宁波晚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苏醒的城市宁波鼓楼王阿姨家的油赞子,一 [复制链接]

1#
患有白癜风怎么办 https://m.39.net/pf/a_4591211.html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唐旭锋文/摄

在湖南,它叫豆角酥;在天津,叫麻花;在宁波,它有一个外人很难理解的名字——油赞子。

那天下午,我从宁波鼓楼步行街南面往左拐进一条叫府桥街的小弄,便看到了“王阿姨文昌油赞子店”。

这是我第二次来。

年前有次采访路过鼓楼,这里是宁波最繁华的商圈之一。见很多人在这家不太起眼小店前排队,也去凑了个热闹。

店招是那种黑漆金字,外观风格与鼓楼老街是一致的,透过玻璃门窗,看到四五个穿着工作服的师傅在忙活,搓麻花的搓麻花,下油锅的下油锅,窗口还有个负责零售、打包。

老板娘王阿姨也在麻利地搓着面条,我正想和她聊聊。这时,来客人了。

“哇,终于重新开门了,我来拍张照发个朋友圈。”姑娘打扮得青春靓丽。她凑上来,咔嚓拍了张店面的近景。随后走到外卖窗口,买了一斤。

宁波油赞子形状和天津麻花是一样的,只是个头稍小。主要有两种口味,一种是咸的海苔味,另一种是常见的甜味。人们各有所好,两种买的人都多。

那个漂亮女孩两种口味都称了一些,放进随手拎着的袋子里。

又来了五六个顾客。大家很自觉地排了队,每个人之间隔着距离。

“好久没出门了,都憋坏了,很想吃油赞子,今天专门过来买一点。”趁着天气好,章女士带着女儿一起出门放个风。

临出门,她还特意打电话给王阿姨定制了一种口味,就是甜味的那种,再在外面加一点海苔。一看,就是老客。

看着章女士母女手里捧着的一包热乎乎刚出锅的油赞子,我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一直安静等在后面的一位中年男子,看我探头探脑,一脸好奇,就跟我讲起了宁波油赞子的秘诀。他姓李。

“我们宁波的油赞子配方很独特的,特别是加了海苔粉,更是一绝。海苔都是奉化莼湖的海苔基地出产的,纯天然原生态。”李先生建议我有空去奉化看看,那可是中国最大的海苔基地。

听了这些老宁波的推荐,我决定买上两斤尝尝。说实话,除了油赞子本身的香脆,我更迷恋那种海苔的味道。

“如果下次来,我也学那位章女士,来一款混合味的。”我和王阿姨打趣道。

“王阿姨文昌油赞子店”在宁波颇有名气。刚来宁波住进公寓,管家是个小伙子,姓郑,是个老宁波,家住海曙区的老街区。

每天早上上班时,郑晨喜欢带一大包休闲零食,包括油赞子等等,自己啃,也分给同事。

郑晨自称是王阿姨油赞子的铁粉。他告诉我,宁波油赞子有上百年历史,鼓楼这一家还不算历史最悠久的,但因为从小吃到大,感情最深。

“听我妈讲,上世纪70年代末,王阿姨就在文昌街做油赞子,那时我还没出生呢。”郑晨津津有味地说,小时候上学路过文昌街,自己总会买点油赞子吃。

“交关脆,交关脆。”郑晨用宁波话说,就是“非常脆”的意思,吃了会上瘾。

开了40年油赞子店的王阿姨,今年68岁。

年,文昌街居委会开了个文昌食堂,主要经营包子、油条、大饼和油赞子。后来,店子被王阿姨盘下来。年,文昌街划归古文物保护区,王阿姨就把店面迁到鼓楼这边的小弄堂里,一直做到现在。

“搬过来17年喽,我孙女都17岁了。”王阿姨感叹道。

王阿姨打电话叫来了店长。毕竟年纪大了,精力不济,她把店里管理的事都交给外甥做。

说到过去的事,外甥王店长记得清楚。“我五六岁的时候,姨妈就在街口的食堂里做油赞子了,那个时候,文昌街有个书场,白天卖茶水,晚上说书,非常热闹,很多来听书的老人小孩子都会到食堂买油赞子当零食。”

王阿姨的油赞子店开了两家,除了府桥街这一家,公园路还有一家,员工总共近20个。

原本按照计划,两家店春节都是要营业的。但是因为疫情,鼓楼很快就关闭了,直到大约一周前才有序重开。

因为备了存货,春节前三天店里还在坚持做些外卖,后来就彻底不做了,毕竟安全健康才是第一位的。

就当歇口气。

王店长说,店里现在复工的员工,有本地人也有外地人,外地员工都是过年留在宁波没回去的。“那些回外地老家过年的,大约六七个,现在还没回来。”王店长说,“我让他们先不要回宁波了,等生意好起来再回来。”他说。

“那些员工手艺都很好的,有两个跟我姨妈做了二三十年了,都是老员工。”王店长说。员工们要养家糊口,他们也希望店里的生意赶快好起来,可以早点来上班。

别看是网红店,人气好的时候,队伍排得很长,其实一年下来也赚不了多少钱。

王店长告诉我,主要是成本太高了,人工、房租,还有面粉和原料。“你看我卖15块一斤的油赞子,其实一斤才赚2块多。”

为了节省一点人工,王店长和他老婆,还有68岁的王阿姨,都亲自上阵。

“现在一天就能卖斤左右,主要是外卖的多,网购和店面零售也有一些,但比平时人气要差很多。”王店长说,好在现在海曙区的疫情风险等级降低了。相信再过些日子,宁波鼓楼又会和往常那样热闹起来。到那个时候,再把员工接回来,生意肯定也会好起来。

“复工手续办办是快的,我们个体食品店,到相关部门备下案,签下承诺书,为员工购置好防疫物资就可以了。”王店长说。

每天上班的时候,员工们都要先去公园路的店里,在那里报道、登记、量体温,然后再分别到两家店里上班。此外,店里一天消毒两次,顾客排队,不允许挨得太紧的。

宁波的闹市区的年轻人们。

王阿姨的油赞子店只是宁波城市复苏的一个缩影。

在鼓楼,在天一广场,在宁波的每一条大街小巷,人流、车流逐渐多起来,开业的商店越来越多,每户商家都有防疫标配——承诺书、健康码扫码告示、消毒水、测温枪、登记表等。

目前,宁波正在一手抓复工复产,一手抓防疫。宁波市政府还给市民朋友发了一封信,希望大家要保持清醒,越是接近胜利,越要提高警惕,千万不能麻痹,千万不能松劲。

事实上,很多市民能够做好自我防护,能不出门尽量不出门,更不去扎堆、聚会。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过些日子,宁波这座幸福之城会再次回归到她本来的模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