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孙雯本来,这一周,我已经带着家里的小朋友开启长江上的邮轮之行了。因为疫情防控形势的紧张,还是先放弃出游计划——此刻,坐在办公室里翻书写稿。想象中,那应该是一趟特意为正在读小学的儿子准备的古诗词之旅:这边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那边是“岩悬青壁断,地险碧流通”(陈子昂《白帝城怀古》),看远处,有没有感受到“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只是,默默地演练过的“导游词”,暂时是用不上了。但诗词还是要读。即使游西湖,看云飞雨来,也能用苏轼在年农历六月二十七日的《望湖楼醉书(其一)》来抒发一下: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怎么样,是不是比“哇,好美”传达的意味要深厚太多?!观景寄情的古风,从这学我在《浙路诗心》(葛永海主编/杭州出版社/-5)读到苏轼的这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一)》。之前,看到朋友圈诸多师友推荐《浙路诗心》,同为小学生妈妈的同事Fish也曾来问起。看来,这本书值得推荐给孩子,作为这个未完暑假的诗词读物。浙江诗路,是身边的美好。古人看过,我再看它,是否深有共鸣?关于杭州的诗词,我们已经太熟悉了,不妨去浙江其他地市寻寻诗意。在宁波,读王安石的《天童道上》:二十里松行欲尽,青山捧出梵王宫;在温州,读杜甫的《送裴二虬作尉永嘉》:扁舟吾已就,把钓待秋风;在湖州,读姜夔的《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一):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观景寄情,我们可以学学古人的风范。书中所选诗词,名家优先,中小学教材的已有篇目也优先入选,生僻与具有争议的作品未选。一本在手,来一次浙江省内的诗词之游,也是不错的选择。同讲浙江诗路,《诗画浙江——诗路伴我行》(毛晓青著/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5)则生发出另一种文学之美,它将文化、风景、典故、遗迹以诗词串联,讲述了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小故事。古人在某地,何以起兴,这些故事中,讲得明明白白。古诗词跨界,可以有同期还读了乐府文化推出的《陶渊明也烦恼》(黄晓丹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5)。黄晓丹是叶嘉莹先生的弟子,江南大学的老师。年,她的《诗人十四个》出版之后,我就进入了她的朋友为她建的一个群,她会在这个群里讲讲那些古代诗人的悲欢。我比较喜欢她那些脑洞大开的讲述,听过的语音记录,至今都未曾删除。可以说,这是我唯一认真听过的网课了。黄晓丹大概是最特立独行的老师了,比如,她会在某天半夜突然说:半个小时后,我要开始讲陶渊明了。然后,一群人就开始不睡觉了。为什么说陶渊明也烦恼?这本书的扉页录了陶渊明的一首诗《责子》。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呢?黄晓丹在其中的《如果只剩下一个诗人,那就是陶渊明了》一文中,这么写:我已经人到中年了,养了五个儿子,可惜呢,每个都不争气。老大叫阿舒,已经十六岁了,是个小懒虫;老二叫阿宣,十四岁了,一点都不想学习;老三、老四都是十三岁,可惜数数都数不清;最小的一个叫通子,八岁,你就别指望跟他讲学习的事了,因为他每天都只知道找好吃的。天哪,我运气实在是太坏了,我还是喝酒吧。你看,连陶渊明也在焦虑自己的五个儿子“干啥啥不行,吃饭第一名”。可是,这位父亲怎么做?写了一首诗,卖了一个流传千古的萌。其实,黄晓丹在文字中,一直在给出一种方法,就是将传统文化作为心灵的支撑,从而让普遍焦虑的中国人获得一剂舒缓的药方。当然,这是要学习的,所以,这本书还有一个副标题:给家长的传统文化启蒙课。如果你要研究一下陶渊明,不妨读读黄晓丹在文章中的阅读推荐:一本是《叶嘉莹说陶渊明饮酒及拟古诗》,一本是孙毓修的文白对照《少年丛书:陶渊明》。而《陶渊明集》,她建议买中华书局版的,“很薄,很便宜,定价不到三十块钱。”《诗人十四个》也推荐阅读,这个看着很特别的书名,按照黄晓丹的说法:“一来是因为这个书名恰好足够表达这本书的内容,二来是因为《论语》里说过‘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在我看来,有种要去春游的感觉。”这样感觉,秋游亦可。至于诗人是哪十四个?你自己去翻书吧。这两天,我还被一套《古诗词里的博物志》(中华书局/-6)击中。这套书共五册,涉及地理名胜、动物植物、科学现象、历史典故、衣食住行,号称跨界出圈。从目录来看,它是关于古诗词的十万个为什么,科普性很强。好啦,我的《古诗词里的博物志》在来杭州的路上,到底好不好,看过再来说一说。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