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的方法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40614/d3pkr0q.html「本文来源:九派观天下」
与会专家参观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记者刘波/摄
11月30日下午,“实施建筑领域数字化改革助推建材管理跃上新台阶”——年第四期“宁波城市建设”主题沙龙召开。本次沙龙由宁波市城科会、宁波市住建局和宁波晚报联合主办。
沙龙聚焦我市建材领域的数字化改革。我市在全省率先启用了预拌混凝土“甬砼码”应用,为全市的建筑质量安全保驾护航。
宁波市城科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史济权表示,建筑材料管理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传统的管理方式与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已不相适应,通过数字化改革,使建材产品链信息公开透明,产品全过程可追溯,推动建材管理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迈进。
企业安排专人负责“甬砼码”监管平台。记者刘波/摄
我市在全省率先推出“甬砼码”应用
宁波市建材管理中心四级调研员荀启红说,“甬砼码”应用场景是以打造市级预拌混凝土产业互联网平台为核心场景,以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工厂端”全面启用电子合格证作为认定混凝土“出生证”的唯一依据,实现生产、销售、运输、使用等全过程闭环管理,实现产品的全过程追溯。
“外地的住宅混凝土构件强度不达标的质量安全事故给我市敲响了警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建材追溯、保障质量安全的行动已迫在眉睫,这也是我市推行‘甬砼码’应用的初衷。”荀启红说。
我市共有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家,预拌混凝土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是建筑质量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年10月,宁波市建筑材料管理服务中心在全市预拌混凝土行业全面应用电子合格证——“甬砼码”。
“从推广情况看,‘甬砼码’的应用,一是使行业乱象得到有效治理;其次,企业质量意识明显提升;三是通过“甬砼码”应用,可实时掌握全市原材料库存和项目工地混凝土需求,为管理部门的正确决策提供依据。”荀启红表示。
与会嘉宾走访今新集团(记者刘波/摄)
“甬砼码”的应用
让监管由线下转为线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江北区建材管理中心主任李建刚介绍说,推行“甬砼码”应用后,通过我市地方建筑材料全过程在线监管平台,逐步实现建筑材料全过程数据共享、信息互联,能追溯每批次材料,对加强建筑材料生产、运输、销售、使用管理等提供了技术支持。
李建刚表示,监管上最大的不同是由线下转为线上与线下同步进行,由被动转为主动。“以前我们不能实时掌握某个项目是否进行了混凝土浇筑,浇筑时间、部位、方量及强度等级等信息无法第一时间获取。现在,我们可随时查看任何一个项目、任何一个部位的混凝土浇筑信息,能主动对项目进行监管,进一步落实工地现场三方交验,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
“监管平台”的应用,使得监管效率显著提高。“我们将所有混凝土公司都纳入监管,每辆混凝土车都安装了实时定位系统,保障混凝土在初凝前到达现场,从源头把控品质和产量。”
通过监管平台的大数据,能第一时间了解每个项目建设进展,还能获悉夜间施工等违章作业情况,确保文明施工。
此外,运用大数据分析,对企业异常行为进行智能化分级预警,引领企业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今新集团
“甬砼码”改变企业传统生产模式
强化企业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控
“‘甬砼码’的应用,改变了企业的传统生产模式,尤其是电子合格证的使用,打击了‘非法搅拌站’,企业市场行为日趋规范。”宁波市预拌混凝土协会副会长、今新集团董事长成瑞宝说。
成瑞宝介绍道,“甬砼码”应用,要求企业实时填报、采集原材料进场、检验等信息,比对生产数据,这样能有效杜绝不合格原材料的使用及“未检先用”等现象的发生。
其次,推行“甬砼码”需实时采集生产数据,要求随车携带出厂合格证,比对生产配合比和设计配合比一致性,核对原材料检验批次及预拌混凝土出厂检验频次,强化了企业的质量管控。
此外,“甬砼码”应用实行检测数据互联互通,杜绝弄虚作假行为,有利于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与使用单位对产品质量标准的责任界定。
“目前,我们企业指定专人负责监管平台,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以便更好地适应行业的数字化改革。”成瑞宝说。
应用甬砼码,企业是否会因此增加成本?成瑞宝表示:“‘甬砼码’应用场景推广之初,就坚持为企业办实事,不增加企业负担,作为首批试点企业,我可以负责任地说,管理部门承诺了,也做到了。”
与会嘉宾走访今新集团(记者刘波/摄)
“甬砼码”让行业顽疾
在大数据监管模式下找到了“破解药方”
我市在“甬砼码”的应用推进中,取得了哪些成果?
宁波市建设数据与档案管理中心副主任商海峰说,宏观上看,“甬砼码”的推行,杜绝了代生产、代开合格证、现场搅拌等违规现象,打击非法搅拌站成效显著,困扰多年的非法搅拌站顽疾迎刃而解。
从微观上看,细化到每一盘搅拌的工控生产数据、每一次检测的原始记录、每一辆车的运行轨迹等全过程、全链条的数据采集,为精细化管控提供了新的监管手段和监管模式。“每辆车运载了多少混凝土、从哪批原材料生产而成、最终用到了哪个工地哪个部位,和工程设计要求是否一致等疑问,均交由大数据分析处理,原先需要监管部门现场翻阅台账、比对资料事后抽查监管,变成了实时分析、及时预警的事中监管,有效缓解了监管部门力量配备和监管要求日益增加的矛盾,将问题发现在萌芽,处置在当下。”
“‘甬砼码’的推广应用,使得行业顽疾在大数据监管模式下找到了‘破解的药方’,为市住建局数改工作的全面深化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并为全省住建领域数改提供了宁波经验。”商海峰说。
专家:“甬砼码”保障结构混凝土质量,
建议应用到重点原材料的质量监控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系教授钱晓倩表示:“我们平时所说的混凝土质量,通常是指结构混凝土实体质量,核心指标是混凝土强度,其次是裂缝、孔洞、蜂窝麻面和露筋等缺陷,而耐久性指标很难现场判别。”
“建设工程中的混凝土强度不合格,通常指的是结构混凝土实体强度不合格,而结构混凝土实体强度是由两阶段来保障的,一是预拌混凝土在标准条件下的强度;二是施工过程中的浇注、振捣和养护。”
“甬砼码”旨在强化过程管理,除实现各要素数字化过程管理外,还明确了根据标准实施出厂检验和交货检验,根据规范进行工程质量验收检验和实体检验,职责明确,这对于防止运输过程和现场加水起到了关键作用,也是结构混凝土质量保证的基础。
钱晓倩建议,“甬砼码”向上延伸到对部分重点原材料的质量监控是非常必要的,但同样要强化过程管理和监控。如砂(石)本身是产品,有质量标准,因此需要对砂(石)出厂质量进行监控并提供出厂检验质量证明文件,到预拌混凝土企业后再进行进场检验,这是保障混凝土原材料合格的前提。
十四五期间
我市将把预拌制品、预制部品(件)等关联的
地方建筑材料全面纳入“甬砼码”应用场景
今年以来,市建材管理中心探索推动地方建筑材料行业“数字工厂”建设,探索运用视觉检测、工业AR/VR、物流追踪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革新生产方式,以数字驱动生产流程再造,率先在全国、全省搭建城市级建筑产业互联网运输、使用智能化,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同时,试点在预拌混凝土、预制管桩等重点装配式建筑生产企业实行驻厂在线监造,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鼓励建材生产企业试点应用网上超市,实现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互联互通,提高供应链的协同水平和产能利用率。
“十四五”期间,宁波地方建材数字化改革目标,是统筹运用数字化手段、数字化技术和数字化思维,推动预拌制品、预制部品(件)监管制度重塑和流程再造,实现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从源头上精准管理,推动建设工程质量安全进一步好转。
为加快推进和预拌制品、预制部品(件)等关联的地方建筑材料全面纳入“甬砼码”应用场景,我市计划年12月底前,启动建设用砂在线监管试点,基本完成全市所有预拌混凝土企业“工厂端”电子合格证签发和建设工地“工地端”签收%;年6月底前,实现全市所有建设用砂(石)企业全覆盖,并启动预制管桩、预制管片等装配式建造企业开展试点应用;年底前,实现除水泥外的预拌制品、预制部品(件)主要材料全部纳入数字化监管范围。
来源宁波晚报记者周科娜/文刘波/摄编辑肖勇
一审程旭辉二审任晓云三审吕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