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晚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遇到最难的事是什么最想做什么听浙江这几位 [复制链接]

1#
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http://baidianfeng.39.net/index.html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盛锐

5月27日上午10时,由浙江省委宣传部举办的“疫线面孔”基层抗疫工作者代表记者见面会举行。

6位来自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基层干部群众和志愿者代表,讲述“疫”线那些难忘的故事。

六位基层抗疫工作者代表分别是杭州市钱塘区河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高英、宁波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所所长兼应急办主任陈奕、永康市东城街道高镇社区党支部副书记程翱飞、衢州市公安局柯山分局城南派出所副所长夏建波、嘉兴市秀洲区高照街道秀清社区志愿者简文昌、湖州市农合联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费克。

在抗疫一线工作,是如何克服困难的?有没有遇到过什么特别感动的故事?来听听他们怎么说。

问:我们知道,战“疫”是非常艰苦的。我想问问各位在一线工作时,遇到的最困难的事情是什么?你们是怎么样克服的?

陈奕:

流调溯源通俗点讲,就是在一定的时间段内,调查出被调查者去了什么地方、遇到了什么人、待了多久等等。是一项看似简单,实则很困难的事情。因为一个是公共场所人流量大,人员接触关系错综复杂,密接排查相当困难。第二呢,流调溯源经常要面对当事人的主观隐瞒、客观遗忘、情绪崩溃等诸多困难。三是外来人口多,存在语言障碍。四是公共区域存在监控死角。流调这些区域人员的活动轨迹,需要推理论证、多方考证,技术难度高,调查实践长,工作量巨大。

但我们流调人员依靠丰富的专业知识、先进的技术手段,见招拆招,从源头扼住病毒传播。

请广大市民朋友放心,流调排查不会泄露个人隐私,保护个人隐私是每一位流调人员恪守的职业道德。同时也请接受调查的市民朋友积极配合,提供正确信息,我们只有获得真实、有效的信息,才能快速排除每一个风险点,彻底控制疫情。

程翱飞:

最艰难的时候,应该就是拍前面视频的那段时间了吧。我所在的东城街道是永康市区核心区域,商业发达,流动人口多,疫情管控难度大、任务重。社区工作者需要支援核酸监测点、转运重点人员、打流调电话,每天至少多个电话。看着大量的数据,其实我也很无奈,我也不想凌晨还打扰别人休息,所以就想了(头上绑话筒)这个办法,这样能大大提高流调效率。在核查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外地过来工作的新永康人,我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核查信息,加大了流调的难度。那段时间基本都是睡办公室,孩子打电话过来跟我抱怨,爸爸你去哪了,你都好久没有抱我了。听到孩子的话,确实心都化了。

说起这些困难,其实也没有刻意地想着怎么去克服。在那样的工作状态下,感觉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且身为一名党员,本就应该冲锋在前。我只是因为同事的无心之举,把照片上传朋友圈让大家认识到了我,其实在抗疫一线上,有千千万万的工作者,他们都是在背后默默的付出。

简文昌:

我遇到的最大困难,发生在小区解封的第一天。

4月2日清晨,大家好不容易盼到了小区解封,但因为小区靠近封控区,转码出现了一些问题,现场有点混乱。我们和社区干部一边安抚大家,一边抓紧想办法解决。

按照疫情防控政策,“黄码”需要到社区去报备填写最近14天的行程,同时落实相关的管控措施,这些信息是每人一张表格。这些工作放在平时都是小事,但一下子多人的信息同时汇总,还是有难度的。

我和数据组的“战友”们一起,3个小时内火速开发了“线上防疫申报系统”,汇总统一上报给上级数据专班,实现转码,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避免了人员聚集的风险。

问:疫情防控是一场人民战争,需要全社会的支持。我想问一下在座的各位,在抗疫工作中有没有特别感动你们的小故事,能不能跟大家分享一下?

高英:

这么长的战斗中,发生了很多很多让我感动的事情。我记得3月份的一天,晚上11点多,我接到紧急任务,需要赶赴一个学校为全体学生采样。我在工作群里发布信息后,最快的一名同事13分钟就到达现场,不到二十分钟,30多名医护人员就集结完毕。

当时,有已经60岁即将退休的同事,还有几名是白天奋战了一整天来不及休息的同事。我说人手够了,明天还有任务,逼着他们回去休息,但他们没有一个人肯离开。正是他们的“倔强”、努力,给我坚定了信心,给了我最大的支持和力量。

程翱飞:

我记得1月9日那天晚上大概8点,接到指令,原先居家隔离人员全部要转运到指定隔离点,我负责的网格内有6户家庭需要转运。时间紧任务重,我穿上防护服一家家上门通知做思想工作。其中一户人家有两个小孩,一个还在哺乳期。等6户家庭都到集中转运点已经快12点了,由于需要转运的人员多,大巴调配比较慢,加上天气寒冷,在等待中,大人还能克服困难,但是孩子不懂,开始哭闹,父母看了心疼,情绪也一下子上来了,我也很理解这位母亲的感受,我也是做爸爸的。一对好心的夫妇一起帮忙开导,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6户转运家庭最后顺利坐上大巴。后来,我收到了一条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