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晚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暑期社会实践PK宁大学生砼心筑梦,走 [复制链接]

1#

宁波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砼心筑梦”实践小分队

队长:徐之睿辅导员:陈昀昕

通讯员:姚佳封毛可欣徐之睿

汇聚青年力量,探索红色印迹。近日,宁波大学“砼心筑梦”小分队拜访了各企业,学习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在半个月的暑期社会实践中,“砼心筑梦”小分队得到了出征仪式的鼓舞激励,经历了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观摩学习,体悟到各位基层劳模的工匠精神,收获了专业知识与精神信念的提高升华。

看看同学们在这半个月中的实践吧!

6月30日15:00,宁波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于学院报告厅举行了暑期社会实践出征仪式。

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调研

6月30日-7月13日,宁波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砼心筑梦”实践小分队分小组拜访了各基建相关企业,观摩其“城市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成果,学习其创新思维及工匠精神,探索其蕴含的红色印迹。

数字化城市隧道建设

7月4日,“砼心筑梦”实践小分队拜访宁波市市政隧道地道管理所、宁波市政工程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学习其数字化城市隧道建设。

同学们在隧道中央监控室中学习到,隧道中央监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控隧道,并将隧道中各点数据通过数字化平台统筹至一个终端。相比传统人力检测,数字化平台提供更高效的手段,方便各部门工作人员观测隧道最新情况,及时统筹安排,解决隧道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数字化城市泵站建设

7月5日上午,“砼心筑梦”实践小分队拜访宁波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宁波市政工程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观摩学习数字化城市泵站建设。

同学们在泵站中控室见到了控制泵的PLC柜,并学习其常用模式——中控模式,即由中央控制系统控制,操控泵站上下游,调节整个系统。同学们了解到,目前各泵站均已信息化,部分旧设备也在逐步更新为触摸屏式,完成统筹处理并接入信息化系统。故工作人员能在泵站中控室实时监控各个泵站的情况,对传输的各参数进行分析,对各个泵站进行统筹,以便及时调整。

数字化城市轨道建设

7月5日下午,“砼心筑梦”实践小分队拜访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观摩学习其数字化城市轨道建设。

同学们在宁波轨道交通公司参观了部分列车停放车辆段,了解到现今的地铁均为程序操控、自动驾驶,而在每天的列车停运后,3号线的列车都会在车辆段有序停放。电脑将设定并控制匝道,使得各列车有序停放在不同轨道上,以防出现错乱或事故。

数字化城市管网建设

7月5日,“砼心筑梦”实践小分队拜访宁波市水务环境集团有限公司,观摩学习其数字化城市管网建设。

同学们参观了“宁波市自来水有限公司二次供水分公司调度中心”及“宁波智慧供水管理平台”,了解其通过智慧型数字化保供水平台实时监控对于宁波市各管网、泵站、用户取用水进行统筹管理,亦可通过智慧型数字平台对管网进行模拟分析,在管网破裂前抢先养护,防患于未然。

数字化城市工程建设

7月5日-7月7日,“砼心筑梦”实践小分队拜访德威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并于7月8日,拜访宁波建工建乐工程有限公司,观摩学习数字化城市工程建设有关内容。

学习过程中,同学们了解到,如今各大企业都在工程项目中积极运用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即建筑信息化模型,以数字方式表达建筑项目的物理和功能属性。

Revit建模软件是我国建筑业BIM体系中使用最广泛的软件之一,在德威老师指导下,我们简单学习了该软件的操作,体会到Revit软件可以将建模人员创建的三维模型生成平面图和剖面图,是一款功能相当完善和强大的软件,该学习过程对我们理解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有较大帮助。

除利用软件建模以方便工程建设外,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应用还体现在工程咨询行业。与德威老师的交流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现如今,德威已建立OA系统以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及规范性;正探索建立基于公司造价数据的大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成立数字化创新中心,以期与其他行业内公司达成交流沟通。德威不仅通过数字化手段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更逐步探索使用数字化手段进行业务新模式的创新,更好的服务建设项目管理,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建工建乐技术部黄亚兰老师针对公司负责的部分核心项目,向我们详细系统地讲解了BIM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的应用点和应用方式,她深入浅出的语言,结合个人丰富的从业经验,让我们更系统地了解BIM技术应用对工程项目的重要意义。

BIM将建筑构件的各项数据进行数字表达,为从建设到全生命周期中的所有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极大提升工程决策、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水平,增加工程信息的可追溯性。BIM的应用,可建立云平台,多方协同作业,推进智慧工地建设,方便工程管理人员进行项目的人员、进度、扬尘及大型设备等的掌握与安排,推行智能建造、建筑业工业化发展。另外,在云平台中可运用无人机航拍技术直观看见场地情况,提高工程透明度。

通过黄老师的讲述,我们体会到,现如今BIM技术在施工工程中应用的广泛性、深刻性,也让我们对未来学习深化的方向更加明朗、坚定。

数字化城市社会建设

7月13日,“砼心筑梦”实践小分队拜访宁波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观摩学习其数字化城市社会建设。

宁波公共智能数据平台共分6部分内容:党政甬领、政府甬效、经济甬强、民生甬惠、法制甬先、数字甬治,而这些社会民生服务模块全都依靠宁波城市大脑顶层构架的“8个1”实现,即一屏(屏幕)、一码(多码合一,方便居民)、一网(网络)、一云(阿里云资源)、一库(数据库)、一中台(数据堆积至中台,进行挖掘应用)、一图(时空云平台地图)、一用(城市大脑指挥中心)。如今,宁波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正在研发城市大脑2.0版本,致力于实现一网同管。

劳模工匠精神学习

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虽然以智慧网络为基础,却也离不开无数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正因有无数工作人员,怀揣工匠精神默默奉献,才能凝聚成庞大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人民的利益保驾护航。

在去年台风侵袭宁波之时,隧道工作人员为了抢险防汛,高强度工作了六天六夜,每天仅休息两三个小时,只为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平日里,隧道中也时有车祸追尾等事故发生,可能存在燃烧爆炸的危险,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在几分钟内就可能致人死亡,但即使明知存在风险,隧道工作人员仍积极配合消防队员等,完成救援清理工作及隧道交通恢复的指挥工作。

常洪隧道工程变电所有一位拥有23年工龄的高压电工——陈师傅,他奉献了22年的青春在常洪隧道工程变电所。在交流中陈师傅深深感慨,“目前电工这一行当,年轻人少,坚持的人更少”。虽然这其间的缘由明了——工作太苦太累,而且有触电的危险,但陈师傅依旧兢兢业业,坚守自己的岗位,甘为人民利益而奉献!

陈师傅只是无数辛勤工作的普通人的一个缩影,还有更多不知名的工作人员奋斗在工程建设项目第一线。

我们有幸来到勤州大道——福庆路综合管廊二标段的施工现场,室外温度已近40度,隧道中更是无比闷热、不透气。然而在此炎热酷暑中,工作人员仍有序完成施工任务,盾构机在前方进行挖掘,工人师傅们则蹲在隧道内进行管片的组装工作。正是无数不知名的普通人,坚持奋斗在施工现场第一线,以双手铸就我们城市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与便利。

曾代红是宁波建工建乐工程有限公司木工班组长、技师,从事木工行业30余年。他从一名普通的木工快速成长为木工班组长,将精湛的手工技艺与企业机械化生产完美结合,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他带领班组成员参与宁波新行政中心会议中心、象山紫象天堂皇冠假日酒店等多个国优、省优装饰奖工程的木作制作。荣获宁波市建筑装饰行业手工木工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年获评“宁波市首席工人”和宁波市第五批“港城工匠”称号。

潘尚彬是宁波建工建乐工程有限公司的木工班长,一位勤勤恳恳的手工木工技师。他勤学善思,实干创新,在多个市重点工程木工制作工作中取得优秀成绩。在宁波市建筑业手工木工职业技能竞赛、浙江省职工手工木工职业技能竞赛中,他凭借自己过硬的本领和高超的技艺,连续斩获第一名的好成绩。此外,他也凭借个人扎实的专业本领,坚守本心,尽职尽责,努力做好每一份工作,先后荣获港城工匠、宁波市首席工人、浙江金监领、浙江建设工匠等荣誉。

宁波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鄞州分公司总经理何建荣先生曾经是宁波自来水公司的一名普通基层员工,他每日奋战在管网一线,兢兢业业做好基础管网建设工作。他在基础工作中发挥创造思维,将工作经验与创新思维相结合,建立智慧管网及“二次供水”宁波模式,在宁波城市二次供水改造、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和供水服务等方面贡献一份力量,先后荣获宁波市“最美治水人”称号,蝉联宁波市全国文明城市先进个人、宁波市属国有企业“五个一”优秀人才、优秀创新创业人才等荣誉称号。虽然如今他已不再是基层员工,但他数十年如一日奋战在一线,脚踏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林开先生是德威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在从事工程造价工作的27年里,他始终坚守造价工程师的职业操守,秉持原则,在工作中积极帮助同事,无私分享多年积累掌握的技术知识。德威公司实行“师徒结对”教育模式,林开老师带过的学生有近10名,每一名学生都在跟随学习后,熟练掌握造价技能并成长为公司骨干。年,他在宁波市工程造价技能竞赛中,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参赛并入围百人名单,随后在宁波赛区决赛中再接再厉,获宁波市“造价能手”称号,入围省赛资格。为了能在高手如云的省赛取得好成绩,他积极备考,认真复习巩固造价知识,夙夜苦学新知识新方法,最终在浙江省第三届工程造价技能竞赛决赛中脱颖而出,获得第一名的佳绩,被授予“金牌造价师”、“浙江金蓝领”等荣誉称号。

曾经,人们难以单靠人力驾驭大型机械;而今,即使是泵站、列车这样的庞然大物,在创新型数字化平台的智慧管理之下,也成为了便于管理,利于人民的所在。

如今已来到数字化信息时代,疫情更是促使数字化发展刻不容缓。供水、供电、交通……城市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无处不在。这种创新的智慧运营方式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而它们的背后也离不开无数劳模工匠的辛勤付出。所有工作人员,无论是坚守基层一线或是身处数字化运营岗位,都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

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基层工作的重要性,体悟到劳模的创新思维与工匠精神,学习到数字化基础建设的便捷与智慧。我们决心努力奋斗奉献,“砼心筑梦”,建设美丽家园!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