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晚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浙江宁波爱心在甬动串起这座城 [复制链接]

1#

年的最后一天,宁波气温降到零下5℃,医院EICU病房里,曾经接受过肾脏移植手术的王师傅作了一个决定——将遭遇意外脑死亡的女儿的器官捐献出去。这是宁波市第例器官捐献,21岁的“淑宝”将为5个家庭带去重新生活的希望。

就在王师傅以这种方式告别女儿的两天前,慈溪市坎墩街道直塘村村干部潘金威医院献出了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宁波第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当天下午,这袋救命血被送往北京,用于救治一名年仅7岁的血液病男孩。

如果为宁波过去的一年做总结,就会发现那是无数普通市民用一颗颗爱心串起的一年。从去年1月份开始,宁波市文明办在网上陆续推出了上百个暖心故事,经过网友的点赞和转发,最终产生了“爱心宁波”十大暖心故事。故事里的名字平凡而可敬,传递着宁波崇德向善的文明火炬;故事里的情节温暖又动人,反哺着宁波助人为乐的文明土壤。它们汇聚起来,共同铸就了这座“六连冠”文明城市的力量与韧性。

力量:瞬间的爆发

年9月27日早高峰,宁波市海曙区通途西路长乐路口,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过马路。当40秒绿灯跳完时,老人才走了斑马线的三分之一,没有一辆车急着发动,海曙交警大队指挥中心发现后,特意为老人延长了信号灯时间。这时,天突然下起大雨,一名女司机急忙下车给老人送去了雨伞。到老人安全通过,绿灯整整亮了秒。3个小时后,老人又一次出现在路口,辅警崔彬立即上前搀扶老人过马路,并通知指挥中心再次控制信号灯时间,这一次,绿灯亮了多秒。

对正在做同城配送员的“甬漂”杨可*来说,新年最开心的事,就是两岁的女儿安安再也不用整天跟着自己风里来雨里去地走街串巷了。年11月,《宁波晚报》通过一条读者线索发现了杨可*。从安徽老家来宁波打工的他,不仅需要照顾生病的妻子,还得时刻照看年幼的女儿。于是,电动自行车前的塑料筐就成了女儿临时的“窝”:困了就蜷缩在筐里睡,醒了就在筐里玩。每次跑单,杨可*都尽量把车骑得更稳。每隔两三个小时,杨可*就要给孩子换次尿不湿,接单间隙就陪着女儿玩。而他自己,时常连饭都顾不上吃。报道刊发后,杨可*的父爱打动了宁波市民。短短3天,爱心一波接一波地涌来,有人想送衣物,有人想送营养费,更多人希望通过捐款帮助父女俩。年年底,一家早托机构提出了免费托管,安安终于在这个冬天有了温暖的“家”。

“一定要跑赢时间!”——医院援疆医生周雨声在给小吾治疗过程中最坚定的信念。去年11月,周雨声在新疆库车接诊时,遇到了患有先天性青光眼的4岁新疆男孩小吾。由于家庭原因,小吾的病已经耽搁了很久,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如果不治疗,孩子短时间内就会完全失明,陷入永久的黑暗。”网络会诊、定方案、飞往宁波准备手术,在周雨声的助推下,甬库两地立即开始接力行动。最终,经过3个半小时的手术、近20多天的住院治疗,医院的医生们为小吾“抢”回了“光明”。

马路老人、骑手奶爸、新疆男孩……每一个定格在年的故事,背后都有一群可亲可爱的宁波人,是他们的爆发力点燃了夜空,让爱的烟火越发绚烂。

韧性:持久的坚守

每年年底,宁波市慈善总会会长陈云金都期待着一封信的到来,寄信人也从未爽约。果然,年11月27日10时30分,这封厚厚的挂号信如期而至,署名是“然然”,落款地址则是不存在的宁波市中山路1号。市慈善总会办公室里,陈云金在众人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