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晚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1500余公里,新的历史时期,宁波市如何 [复制链接]

1#

以下文章来源于宁波晚报

近日,“打造城乡绿道精品线增强人民生活获得感”——年第三期“宁波城市建设”主题沙龙在江北区召开。本次沙龙由宁波市住建局、宁波市城科会、宁波晚报社联合举办。


  宁波市城市科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史济权表示,绿道对城市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生活宜居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绿道建设,不仅仅是城市宜居性的体现,更能反映一个城市文明高度,增强人民生活的获得感,让人民的生活更美好。

沙龙与会嘉宾走访江北姚江北岸滨水绿道


  宁波已建设绿道多公里


  浙东特色彰显


  年以来,宁波城乡绿道从无到有、从点到网,形成了串珠成链的良好局面。目前,宁波已有四个绿道获评“浙江最美绿道”。


  宁波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我市计划建设绿道项目公里,新建绿道项目71个。截至9月底,全市新建绿道项目约公里,完成年度计划.5%。目前,全市共建设绿道项目个,总长度超过公里,其中交通(骑行)绿道公里。”


  三年的绿道建设,我市拥有了哪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该负责人表示,首先,我市的绿道建设,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和高效能管理的要求,结合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和未来社区建设,统筹市、区、县域绿道网规划,将各类生态和人文资源与休闲游憩、文化体育、绿色出行紧密结合起来,优化提升绿道发展水平。


  其次,用创新的思维建设绿道,坚持将绿道网建设与生态保护、拆迁治违、环境整治、交通建设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滨海、滨江、滨水、沿山步道和交通通道等进行绿道布置;与美丽河湖、森林公园、城市公园和社区公园等建设相结合,打造“亮点工程”和“精品线路”;与诗画风光带、旅游开发、乡土文化、体育运动、休闲娱乐相结合,让城乡居民充分享受绿道网建设成果。


  第三,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建设的原则,注重绿道的连贯性及时确定建设计划,通过“新建与提升”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完善配套设施和标识标线,按照城乡一体化原则,打通断点、串珠成链,打造惠民生、有获得感、有满意度的绿道精品线路。

江北荪湖绿道

规划沿山和沿水绿道


  打造市民慢生活休闲目的地


  现场,与会嘉宾走访了江北姚江北岸滨水绿道。这条绿道全长约31公里。年,这条绿道中长岛花园至机场路长约10公里的这一段绿道,被评为第四届“浙江最美绿道”,也是宁波唯一一条入选“浙江最美”的绿道。庄桥街道滨江社区*总支书记冯晓晓高兴地告诉记者:“自从滨水绿道建成后,附近小区居民休闲散步、跳广场舞有了好去处。绿道与小区仅隔一条马路,走出家门就能享有畅通完善的绿色空间,生活品质一下子就提高了。”


  今年10月1日,市住建局公布了5条获“宁波最美绿道”的绿道,江北的荪湖绿道名列其中。据江北区建交局副局长王华雄介绍:“荪湖绿道全长约13公里,位于宁波江北区‘国家级生态乡镇’洪塘街道鞍山村,山水田园风光优美,历史文化底蕴浓厚。”


  “在规划设计时,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按照‘城乡融合化、全域景区化’总体布局,充分利用山、水、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慢生活休闲目的地。用绿道串联‘一城一寺两湖’,连接两个国家级4A级旅游景区,西面直通慈城千年古县城,东面接宋代建筑——国家二级古建筑博物馆保国寺。荪湖绿道,还是宁波精特亮精品线——‘灵山慈水休闲生态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荪湖绿道集景观、生态、运动、休闲、旅游、历史文化于一体,节假日来此处运动休闲的市民络绎不绝。


  江北区从年开始谋划全域绿道建设,绿道总体布局为沿山和沿水。截至目前,已建成绿道项目达24个,绿道总长公里左右。“十四五”期间,还将建设包括姚江南岸花博园段、甬江北岸文创港和宁波大学段、湾头体育公园、慈江、江北大河庄桥段和慈城新城狮山公园等绿道,计划新增绿道约50公里。

沙龙嘉宾走访江北姚江北岸滨水绿道


  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下


  宁波绿道建设规划是如何编制的?


  “宁波绿道建设不仅成为改善宁波城市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一种重要手段,更成为保护青山绿水、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主任规划师、注册规划师杨杰说。


  “十三五”期间,宁波新增绿道0公里,串联起全市最优质的自然、人文资源。“十四五”期间,宁波还将新建社区级以上绿道公里以上,其中宁波市域省级绿道全线贯通,绿道总长度达公里以上。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下,本次绿道建设规划更加注重依托‘山、水、林、田’等自然风貌,打造集生态、文化、休闲、景观、通行于一体的宁波绿道体系;更加强调因地制宜,综合现有公共空间资源情况,形成‘寻找整合完善为主,新建为辅’的建设方式。”杨杰表示。


  本次绿道建设规划充分展现宁波丰厚的人文底蕴,规划在省级绿道基底之上,结合宁波地域特色,进一步完善了城市级绿道与社区级绿道,形成“傍山滨海沿江环湖穿田”的绿道格局,成为城乡共融的慢行网络。

鄞州公园绿道


  新的历史时期


  宁波的绿道如何建?


  沙龙现场,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与环境艺术分院院长、教授级高工余伟分享了国内外绿道建设的成功案例。


  他说,加拿大历时25年完成了横跨加拿大东西两岸、总长度为公里的“横穿加拿大步道”(theGreatTrail)全线贯通。通过各类慢行游径,经过山脉、湖岸、城市、农村、绿道和荒野,把加拿大从东到西连接起来,80%的加拿大人从家里花费不到半小时,就能步行抵达该步道的某一段,为人们提供欣赏加拿大风景的绝佳路径。新加坡的公园串联网络(ParkConnectorNetwork)将绿色开敞空间与城市开敞空间连接起来,通过各种连廊、便道、景观桥连接公园,创造出城市在花园之中的感觉。这些都说明了,“绿道”的核心在于串联。


  在新的历史时期,浙江提出全面建设浙江绿道2.0版本的新目标,宁波的绿道建设还有哪些方面可以提高?余伟表示:“宁波绿道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优良的自然与文化资源本底,围绕更加生态的绿道,探索生态文明理念在绿道规划、建设、运管、使用等全过程周期的落实表达;围绕更具特色的绿道,做好‘拥江’、‘揽湖’、‘滨海’、‘沿山’、‘靓城’等特色绿道文章;围绕更有人情味的绿道,针对人民的需求,方便使用、完善设施、联动智慧、优化体验。”

环象绿道·亚帆路段


  让绿道网更贴近市民生活


  专家建议增加“可憩”功能


  绿道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面临绿道单一、社会反响度不高等问题。那么,如何让绿道网更贴近市民生活,为宜居宁波发挥更大的作用?宁波市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教授级高工陈志诚建议从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规划设计层面,结合现状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设计绿道流线、宽度以及标识系统。针对部分绿道宽度不足的情况,建议通过“窄绿道、密路网、人骑分流、可设单行线”来解决宽度不足的问题。


  第二,在绿道“可走、可跑、可骑”的基础上,增加“可憩”功能。“根据一个小时散步,半小时跑步或骑车的距离增设休憩点,结合绿道各级驿站,增设小卖部、轻餐饮、自行车租赁、儿童游玩场等服务功能,提升绿道网的人性化设计及趣味性。”


  第三,绿道网规划设计,应充分结合当地景观资源,提升绿道网的“可看”性,应重点考虑绿道起始点、出入口的设计,无缝对接使用人群,使得绿道网更贴近生活,真正成为强国富民的“第九张交通网”,为宜居宁波发挥作用。

江北姚江北岸滨水绿道


  如何进一步加强绿道管理


  专家提出五条建议


  随着我市绿道建设的不断推进,宁波市园林绿化中心主任、教授级高工王彭伟建议进一步加强绿道管理。


  王彭伟建议,建立绿道管理体制,加强养管和监管工作。由市级有关部门牵头,明确专责绿道管理部门。根据属地原则,设置专门的绿道管理机构,同时,将绿道维护和日常管理费用纳入市区两级财*预算,做到专款专用。


  其次,完善规范相关制度标准。完善绿道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制定《宁波市绿道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我市绿道建设和管理水平。


  第三,理顺管理机制。绿道建设和管理涉及多个行*主管部门,应进—步理顺绿道管理责任,建立一个部门牵头、多个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保障管理任务的落实。


  第四,加快实施有效的运营管理措施。绿道是具有*府公益性的公共产品,绿道的维护与管理资金主要靠*府的投资,而市场参与开发的绿道驿站等可以补足资金不足的局面,也可以完善配套设置。


  第五,加强社会监督,组建志愿者组织,鼓励市民参与,同时鼓励企业或个人认管认养,让全民参与监督绿道的管理。

更多楼盘情况,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