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晚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学声ldquo拍照多动笔少rd [复制链接]

1#

▲轻戳音频,收听20期

全文大约字,新闻音频8分49秒。

提笔忘字,多拍少看。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手机取代纸笔,课堂笔记已逐渐走向“陷落”。缺乏思考,存于形式,大学课堂逐渐成为学习的搬运工而不是受益者。从ppt转化为手机图片,学生缺乏思考也失去了思考的动力。而《课堂学习手册》的出现正努力改变这一现状。“学思结合,学以致用”以最大化才能发挥课堂的效用。

把握时代脉搏,勇发青年之声

填充完“学习手册”上的大部分空白后,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贾鑫合上了大学以来的第一本笔记。这份由学校统一印发的小册子即将上交,将要作为任课教师打分的重要依据。

如今,诸多大学生与纸质笔记日渐走向“无缘”。教师用播放PPT代替板书、学生用拍照代替手写已然成为了一种常态。

贾鑫所在的华中师范大学意识到了笔记的边缘化现状,率先于“马基”、“毛概”等思想*治理论课课堂进行了定制笔记本《课堂学习手册》的推广,以期通过验收打分的方式敦促学子们提高听课效率,培养学习积极性。

然而,临近期末,部分学生和贾鑫一样选择了在检查前夜一口气补完所有的笔记。凌晨,贾鑫终于如释重负地结束了坐在书桌前的持续抄写。

硬性检查:工具何以成“枷锁”

实际上,华师采用的“学习手册”并非这学期横空出世。早在年,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李芳就曾自费印刷《课堂学习手册》,并在自己的“基础”课堂进行推行。取得一定成效后,发展至本学期,这册笔记本成为了全校推行、人手一份的学习工具。

纸质笔记作为评分准绳,被教师认为是“有效管理课堂的重要抓手”,却引发了学生的一片不解与怨念之声。

▲华中师范大学学习手册

图片来源:华大青年(已授权)

“老师平时放课件速度太快,根本来不及抄,最多只能先拍下来”,贾鑫无奈地解释道,“而且上大学以来也很少做笔记了。可为了成绩只能事后补上。”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的胥诗煜则认为,之所以会出现“无人抄笔记”的局面,主要原因在于“不再有必要了”:“很多知识点在课件上都写得清清楚楚,在复习的时候看一看就能弄懂。”此外,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老师讲解不生动等,也成为了部分学生不再手写笔记的影响因素。

法制晚报记者曾走访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各大高校进行调研。调查显示,仅四成大学生经常做笔记。本科生中,半数大一新生常做笔记,占比是大四毕业生的两倍。

图片来源:

LilySayHi(已授权)

两年前,哈工大校长周玉针对该现象发表了《让记笔记成为人生的必修课》一文,提倡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仍要拾回课堂笔记的传统。正如周玉校长在文章中所描述,中学时代“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教导被大学生渐渐遗忘。在推广数字化技术的当下,教师逐渐淡去了两手粉笔灰、奋力板书的形象,更加便捷、信息量大的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上被广泛运用。当下的课堂现状往往是,学生们或下载老师课件,或直接拷贝老师上课资料,提到重点时则教室内“咔嚓”声一片。

坚持手写:笔头习惯有所获

近期,宁波大学校园内大学生们的朋友圈,被一篇篇或工整、或生动、或趣味的课堂笔记刷屏;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级学生范琴四年积累了15本“绘本笔记”,内容详实,并配有大量精美的彩色手绘图,被赞堪称艺术品;同济大学的年校庆时,校档案馆整理出了当年大学生的笔记,引发众人惊叹与怀旧。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级学生范琴四年积累15本绘本笔记

图片来源:华大青年(已授权)

当下,尽管课件、习题等资源的获取极为便捷,但也依然不乏坚持手写笔记的群体。而大学生记笔记成为热点新闻,恰恰也折射出这种行为的“稀缺性”。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的郑冰瑕认为笔记与拍摄课件的区别更多在于心态的差异,付出更多心力获取的讯息能够得到更高效的利用:“拍下来的课件常常只是‘躺’在手机里。自己专注听讲后抄下来的就会好好保存,也愿意花时间去看。”

河海大学法语专业的张志心则是出于语言类“日积月累”的专业需要,养成了随时记录的习惯:“翻译课考察的就是笔记上的表达积累,文学作品课和词汇学则是专业术语。”他表示,甚至在精读课堂上,老师特意嘱托不准拍课件,称“拍了回去不一定会看”,而宁愿留出时间供他们手写记录下来。

笔记也是学子备考的重要辅助工具。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张紫荆在每一门专业课都记录了笔记。“老师讲解中的拓展、难懂的逻辑,我都会整理下来”。她认为,笔记为融会贯通抽象的知识点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网上的资料很混杂。笔记本保留了课件的骨干和重要的延伸,期末理解起来就方便多了。”

回归笔记:学思交融方成才

与传统的板书相比,用PPT讲课似乎更与时俱进,但对于学生而言,记笔记与拍课件两者究竟应该如何权衡取舍?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广播电视学吴老师认为,PPT上的内容主要是书面知识,而板书涉及的多为课本未详尽展开而需要补充的零散知识点。他建议,由于一学期的课程时间有限,在老师讲课节奏较快的前提下,用手机配合笔记进行记录最为高效。希望同学们能够自觉利用课余时间,对笔记进行重点内容的梳理。

课件资料与手写笔记的优劣并非绝对化的比较。一方面,图文并茂的课件能够展现更丰富的讯息,也能使知识点的陈列更为清晰,能够辅助同学们进行记录和理解;但另一方面,老师的授课中也凝练着课本无法覆盖的个性化见解,以及解读知识的方法论。

图片来源:

LilySayHi(已授权)

自评为“手机依赖症重症患者”的华师学生刘畅表示,最初面对思*课上“不能玩手机必须记笔记”的要求时感到无法适从,但在尽力克制后心态逐渐发生了转变:“我开始听老师上课讲了些什么,而且开始发现思*课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无聊,甚至很有意思。”

不论是只拍课件而不进行书写笔记,还是过度依赖笔记、对教师课程讲授内容不加筛选地悉数记录,本质上都是一种懒怠行为。这也恰恰是古语中“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体现。新时代要求我们在保持勤勉的学习态度的同时,更应具有课程的思辨性,“学思结合,学以致用”,才能最大化发挥课堂效用。

中国(湖北)高校传媒协会

文字:张唯肖素娴李欣王振欣

责编:何玉娇

主播:刘海燕

审核:张睿瑾王鑫程

投稿邮箱:hubei

xiaomei.cc

打造最具价值的校园媒体内参平台

官方微博:

湖北校媒

人人都是记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