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晚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农户遇到滞销难题第一个就想到他,温岭松门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是怎得的 http://pf.39.net/bdfyy/bdfzg/181001/6559327.html
00:18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陈栋

“老王,你们家现在的蛏子销售情况如何了?有需要帮忙随时联系我。”

5月29日一早,何荣富给养殖户一一打电话了解最新情况。得知随着疫情的缓和,当地农户的蛏子滞销难题化解了,供需逐步步入正规,何荣富松了口气。近一个半月来,何荣富一直在为镇上养殖户的事情牵肠挂肚。

何荣富是温岭市慈善义工松门服务队队长,是一名*员,从事慈善志愿服务已经有12年。

除了经常做各类公益事业外,何荣富还有一个特有的标签——“代销员”。只要身边的养殖户因各类原因遇到产品滞销或急售的情况,他总会第一时间挺身而出,解决燃眉之急。

前段时间因为疫情,温岭市松门镇的蛏子等贝类海产品发生滞销,眼看着养殖户忙活一整年却面临血本无归的困境,何荣富再一次现场“救火”,带领养殖户们破解难题,迎来希望。

肥美的蛏子因疫情“愁嫁”

义工队长站出来“做媒”

4月16日,何荣富正在外面开会,一连串火急火燎的求助电话打了进来。“老何,帮帮我们吧!”打来电话的是松门镇苍山门塘的养殖户们。

每年清明节左右,苍山门塘上千亩养殖塘里的蛏子等贝类海鲜就到了最肥美的时候。往年的这个时候,周边的商贩纷至沓来,到苍山门塘收购蛏子。今年因为疫情原因,上海、宁波等主要城市的运输受到影响,蛏子走不出去了。就像适龄待嫁的姑娘等不到情郎,娘家人愁白了头发。

“这海鲜经不起等,错过了最佳时间段,不仅肥美度降低,口感和味道都会变差,到时候更卖不出去了。”养殖户坐立难安。

17日,从外面开会回来的何荣富还没顾得上回家,就直接赶往养殖塘了解情况。大家把何荣富围在中间,诉苦连连。

养殖户王菊香承包了17亩海塘养蛏子,把全部家底都压在这上面了,结果蛏子到了上市的时候了,无人问津,王菊香急得直抹眼泪。

而李菊青这边的情况更糟糕,丈夫前阵子受伤住院没法下地,家里七八十亩养殖塘没法打理,要捞蛏子得雇小工,一天人工费几千元不说,捞上来的蛏子没有销路,损失惨重。

其他养殖户也都有类似的难处和苦恼,大家都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了何荣富的身上。

何荣富分析当时的情况:疫情影响下的运输时效很难保证,蛏子如果继续往外送,品质难保障,农户的难题依旧不好解决。那么就转换思路,能否将这些原本直营外销的贝类海鲜直接在本地“消化”呢?

于是,何荣富运用自己的人脉,联合其他公益队伍,在温岭当地“摸底”,反馈回来的结果让人欣慰:市民们都很期待质优价廉的新鲜蛏子。

何荣富决定试一试。

遭遇“亏损”,承受“非议”

何荣富顶住压力帮养殖户渡难关

第一天,何荣富和队员们运了斤蛏子进温岭城区,在温岭火速志愿队队员们的帮助下,在几个大型小区同步开售。因为提前做好宣传,所以销售一度火爆,一群人忙活了一整天,蛏子全部卖完了,回到服务队队部一核算,倒亏了多块钱。

原来,每斤蛏子以13.5元收购过来卖出去15元,一斤1.5元的利润,除掉运输、箩筐、塑料袋还有电子秤等各项成本费用,完全是“入不敷出”的状态。

于是和养殖户商量后,收购价格降到12.5元,结果第二天又亏了上千。找了半天原因,原来是因为蛏子刚收购过来的时候是足斤的,但在近30公里的运输途中,蛏子会往外排水,等运到城区,总重量已经“缩水”了。

“那时候,每天都要算好账,找原因,寻方法。一方面让蛏子顺利售出,另一方面也要控制成本,不图盈利,争取少亏。”那段时间,何荣富每天早晨五六点钟就赶到养殖塘,帮着养殖户一起捞蛏子,装筐运走,送到城区后又全程参与销售,晚上回到服务队队部又要进行核算记账,往往忙到午夜才能回家休息。

为了让蛏子更快更多地卖出去,帮养殖户减轻负担,何荣富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我尽可能提前收购蛏子的时间,然后尽快送到城区,要抢在市民们买菜前把摊摆出去,不然每晚一分钟,卖出去的机会就少一分,到下午三四点,大家都买好菜了,你再想卖蛏子就难了。”何荣富跑出了许多“心得”。

“和队长每天清晨到塘里看货,亲自把关质量,然后对接两到三辆专门的运输车运到城区,期间不停打电话接电话联系‘下家’。”队员陈美*透露,何荣富每天要接打上百个电话,经常在车上和别人聊着聊着就响起了鼾声,睡着了。

辛苦一些都算不上什么,最让何荣富难受的是期间来自坊间的一些非议。“我12.5元一斤收过来,在各大社区以15元一斤的价格出售,这完全是公开的秘密了。但会有不少市民不能理解,既然我们是做公益的,为什么中间还存在2.5元的利润呢?然后越传越玄乎,甚至能在背后听到不少骂声。”

何荣富调整好心态,做好解释工作,同时也公开自己每天运作的成本和当天的盈亏情况。“半个月卖下来,总共帮养殖户‘内销’掉2万多斤蛏子。我们义工队也通过不断调整和控制成本,最终盈利了1万多元。”何荣富表示,这些利润全部公开透明,而且后面会全部用到公益活动中去。

帮身边人“代销”是家常便饭

何荣富对这样的“蚀本”甘之如饴

这半个多月的支持,对养殖塘的养殖户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何荣富的帮助让他们渡过了最难的半个月。到了5月份以后,随着各地疫情的逐步缓和,周边的一些供需网络逐渐恢复,上海、宁波等地的老客户们又陆续上门。看到一张张熟悉的脸庞,养殖户们感慨万千。

不过“多事”的何荣富还是没法完全放宽心,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主动给养殖户们打电话问最新情况,关心蛏子等海产品的销售情况。好在一切都开始步入正轨。“马上要端午了,不少养殖户已经接到了大订单,原先大家还愁眉苦脸,现在都眉开眼笑,我也替他们感到高兴。”

对何荣富来说,这样哪里需要“代售”,他就出现在哪里的情况并不少见,而且每次都发挥着关键作用,不仅救急,甚至是在“救命”。

年,南山村的一户土鸡养殖户突发重病,前往上海就医,家里一万多只土鸡无人照顾。

何荣富得知消息后,主动上门帮忙,通过自己的朋友圈急售土鸡。只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就把上万只土鸡全部售空了,并将十几万元救命钱送到养殖户手中。而这一周时间,何荣富自己掏钱张罗志愿者们的吃饭和出行费用。  

年大年初一,因疫情影响,淋头村一万多斤莴笋找不到销路,农户们要抓紧时间播种其他农作物,莴笋收割上来无法处理。何荣富出资出运费,联系了一批人员,将芦笋送到当地养老院,孤儿院,武警,消防,医院等单位,避免作物浪费,丰富了大家的餐桌。

年到年期间,五甲村70多岁的周老太辛苦种植的多斤番薯,因为粉丝生产厂家停产,无法继续收购导致滞销,老人愁得生了病。

何荣富又热心地帮忙对接饭店,渔船和超市,帮老人把所有的番薯都卖了出去。几千元钱不算多,但却是周老太改善生活的重要经费,这其中何荣富没有拿一分钱。“老人家开心健康就好了,我自己贴点小钱算什么。”

越“代销”越亏钱,对何荣富来说是一种常态。不少人无法理解何荣富这样做了“亏本生意”还乐此不疲的心态。

“我没有觉得自己吃亏了,相反我觉得自己‘赚’了很多。”何荣富笑嘻嘻地回答道。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