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山西晋城公布3例“无明显接触史”患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其中1人医院就诊时,与另一名当时出现症状、后被确诊的患者擦肩而过。另外2人则与武汉返回人员的亲属有过接触。
资料图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
这3名病例是怎么发病的?发病前有哪些情况是可以溯源?层层迷雾终被揭开…
据山西晚报,从2月19日开始,晋城市相关部门联合组成专班,全面打响了抗击疫情病源核查歼灭战。市公安局组织市县两级名公安干警,利用公安大数据,结合卫健、疾控等部门人员走访调查,与患者本人及家人、朋友谈话、口述数据分析等手段逐日还原3名确诊人员确诊前20天的活动情况和生活轨迹。
认真客观核查每一个细节、每一条信息,对3名确诊者的多名密切接触者进行走访调查,对近万条各类数据进行分析研判。
经过近两天的奋战
3名患者近一个月的活动轨迹
全面呈现
感染过程从一点点的蛛丝马迹中
还原显现
病例5
1月14日前后,患者多次和武汉返回人员的父亲聊天;
病例6
1月8日,患者乘坐出租车,出租车司机的女儿为武汉返回人员。同时,患者还曾与其他武汉返回人员聚餐;
病例9
1月21日上午,医院与一位当时已出现发热症状、最终被确诊的患者擦肩而过。
依据准确的核查信息,防控小组迅速采取措施,第一时间对3例患者的可能传染源按疑似病例进行医学留观,同时对密切接触者全部进行居家留观,并进行核酸检测和CT检查。此外,还对密切接触者的活动场所进行快速排查处置。目前结果显示,相关感染情况未有发生。
据媒体报道,上述3名患者中,曾与其他确诊患者擦肩而过的病例9邵某是一名63岁女性,医院。
晋城市卫健委此前公布的确诊病例生活就诊轨迹显示,上述患者1月20日17时30分医院二楼就诊,18时左右由家人医院急诊科,陪家人就诊。1月21日1时左右,医院由家人驾车送回家,当天9时~12时乘坐2路公交车再次陪医院,随后由家人送回家。
2月6日,该患者自觉身体不适,感觉乏力、厌食、发热,在家自行服用药物,2月14日9医院门诊就诊,测体温37.2度,14时30医院发热门诊就诊,17时许医院就诊并住院,2月15日确诊。
所以,出行还是要注意安全
大家不能放松警惕!
延伸阅读:
短暂接触仅15秒!宁波男子出门买菜未戴口罩被感染
2月4日0-24时,宁波市新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18例,其中江北区1例。截至2月4日24时,江北区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5例。截至2月5日17时,全区尚有92名密切接触者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江北区新增病例详细情况
患者5:男,56岁,现住江北区文教街道双东路小区,2月4日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确诊病例。目前在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经流行病学调查,该患者发病前14天内无疫区居住及旅行史,未有野生动物接触史,与江北区之前确诊患者不相识。
病发前活动轨迹主要在江北辖区,活动地包括双东坊菜场、清林闲庭菜场、青林湾三江超市、天水三江超市、江北万达倪阿姨餐厅等场所。
根据江北区公安部门2月5日公共视频比对发现,1月23日早上7:47,该患者在双东坊菜场买菜时与路人(江北区确诊患者2:女,61岁,家住文教街道翠柏西巷,1月19日应约参加祈福活动)在同一摊位有过短暂(约15秒)的近距离共同驻留,且两人均未佩戴口罩。目前,已追踪到患者5密切接触者共19人,均已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专家解读
15秒接触就染病说明新冠肺炎传染性特别强吗?什么是气溶胶传播,有什么特定条件?为什么有些患者病情危重,有些患者却能够居家自愈?为什么有轻症患者突然病情加重去世?为什么核酸检测“假阴性”现象频发?
王贵强,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作为国家级医疗专家,受国家卫健委调派,赴安徽等地指导危重患者的救治工作,并参与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五版的修订工作,代表专家组参加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
问:最近出现15秒接触就导致感染新冠病毒的例子,说明新冠肺炎传染性特别强吗?
王贵强:这个病毒总体来说传染性是比较强的,15秒接触造成传播是完全可能的。如果没有防护,局部病毒量又很高,不在于多长时间,一句话工夫飞沫就可能到了,你就被感染了。别说15秒,2秒也会造成传染,所以防护很重要。
来源:北晚新视觉综合钱江晚报环球网新华社
流程编辑: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