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晚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非凡十年丨中国海事奋楫江海激荡澎湃动能 [复制链接]

1#

—,非凡十年。潮涌东方,江海澎湃,激扬着海事人的奋斗精神,奔腾着海事人的奋斗故事。

铁肩担使命,碧海鉴丹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体海事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奋楫江海、忠诚履职,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时代浪潮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动人篇章。

奋楫十年,他们劈波斩浪护佑水上交通平安,年均保障约万艘次国内航行船舶进出港、约40万艘次国际航行船舶进出口岸,年均开展船旗国监督检查10万艘次、港口国监督检查艘次。年,水上交通运输事故数、死亡和失踪人数、沉船艘次、直接经济损失等四项指标较十年前分别下降56.7%、47.4%、73.7%、42.4%,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铺就了安全底色……

奋楫十年,他们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绿色发展,持续创新机制,让船舶排放控制区、船舶污染治理等政策深入人心,绿色船舶畅行水上,江海碧水映照蓝天,港航业绿意盎然……

奋楫十年,他们胸怀“国之大者”,在巨轮大港、江河湖海,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用赤子之心铸就水上交通安全防线,用饱满热诚倾情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在奋力当好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征程上奏响雄壮乐章……

奋楫十年,他们走在前列,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构筑人民满意的水上大通道,“放管服”改革掷地有声,“陆海空天”一体化水上交通运输安全保障体系(简称“陆海空天”体系)破茧而出,船舶检验质量稳步提升,船员换班“应换尽换”彰显为民情怀……

奋楫十年,他们积极开展“海事外交”,全力维护我国航运业正当权益,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十年磨一剑,海事铁军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时代浪潮的洗礼中踔厉奋发,激荡澎湃动能,与祖国共进,与时代同行。

守望安澜

船行如歌颂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重要论述的指导下,海事部门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推进水上交通安全思路、体制、理念和手段创新,营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水上交通安全综合治理格局不断健全。

如今,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海运连接度最高、货物贸易额最大的经济体。安全畅通便捷的水上大通道,对于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年9月,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简称新《海安法》)正式实施,开启了新时代法治海事建设的序章。作为海上交通安全“母法”,新《海安法》对整个海上交通安全管理秩序进行了系统重塑。在此基础上,《海事行政许可条件规定》《海上海事行政处罚规定》等配套规章正式发布,为海事部门进一步全面、准确、有效履职提供了坚实保障。我国保障海上交通安全也从传统的交通安全层面,拓展到国家经济安全、战略安全层面。

年8月1日12时起,我国东海部分解禁开渔。此前象山石浦港余艘在港渔船完成了沿海公共航路电子海图的更新,海事、渔政等部门将执法力量重点部署在渔船出港习惯航路和沿海东、西两条航路交叉口,所有在港渔船仅用4个小时完成安全出港。

从“守全线”到“守路口”,背后是商渔船舶“各行其道”的通航格局的改变。年9月10日,浙江沿海主要公共航路正式调整实施,宁波海事局通过“VTS+海巡艇”动态联动执法,着力提升水上动态监管效能,完成辖区15个雷达站、个CCTV监控点升级部署,切实让航路中的船舶“看得到、叫得应、让得清”。一年以来,沿海公共航路宁波段船舶自然合轨率约为97.14%,引导后船舶合轨率约99.88%,形成了规范、有序、畅通、安全的沿海公共航路通航秩序。

通航格局的改变,是海事部门开展交通强国试点——打造全要素水上“大交管”的一项重要成果。未来,在“陆海空天”体系的支撑下,将进一步形成“多维感知、高效协同、智能处置、优质服务”的现代化、智能化水上交通动态管控新格局,推进海事服务保障“全水域覆盖、全智能管理、全业务协同、全要素治理、全数据集成、全周期服务”,进而实现“船舶航行到哪里,海事服务保障就跟进到哪里”的目标。

对安全的追求,是海事人始终秉持的信念。十年来,围绕树牢理念、防控风险、压实责任,海事部门不断强化履职,推动水上交通安全治理提质增效——

定期分析研判水上安全形势,剖析典型案例、查找事故致因、辨识风险,加强源头管控、过程监管和突出问题治理。全面深入推进船员培训、考试和发证管理改革,开展航海教育培训质量评估并推动航运公司船员自有化建设,全链条提升船员适任能力。强化“四类重点船舶”和“六区一线”重点水域监管,建立实施船舶进出港报告制度,开展岸基、水上、空中立体巡航,实现沿海空中巡航救助高效联动。深入开展内河船非法从事海上运输、水上无线电通信秩序管理、“打非治违”、商渔船防碰撞等专项治理,重点领域整治持续深入。推进沿海船舶航路及全国沿海港外锚地总体规划制定。强化船舶检验管理,保障船舶本质安全,构建“权责清晰、规范高效、监管有力、服务优质”的船舶检验新格局。“全过程控制、全要素治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水上交通安全多元治理格局逐渐形成……

碧水蓝天

书写新时代“绿色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海事部门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强化区域协同治理,打好蓝天碧水保卫战。

让天更蓝——

年,交通运输部印发文件,率先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京津冀)三个水域设立了船舶排放控制区,经过七年的不懈努力,三地海事部门创新工作举措,不断刷新绿色发展海事纪录。

在珠三角,全国首个“空—陆—水”一体化的综合立体监测系统于年落户深圳。系统综合运用红外、紫外和嗅探等多种遥测技术,自主研发船舶排放控制监测监管信息平台,实现对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实时监测和可视化显示,为精准筛查疑似超标排放船舶提供技术支持。

在长三角,十年前,内河船舶使用重质燃料油等高硫含量燃油,其硫含量在PPM以上。如今,燃油换成了10PPM以下的轻质燃油,船舶废气硫排放大幅缩减。十年前,长江船舶靠港后用电依靠船舶烧油发电。如今,长江干线已具备岸电供电设施泊位个。年船舶使用岸电万千瓦时。年1至9月,船舶使用岸电万千瓦时。

在京津冀,“陆海空天”一体化船舶大气污染防治监管模式效果明显。天津海事局通过“陆域”盯防、“海域”监控、“空域”巡航、“天域”跟踪,让燃油超标船舶无处遁形。

船舶排放控制区年扩大控制范围至全国沿海海域、港口及长江干线等内河水域,逐步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控制要求。据测算,相比年,年船舶硫氧化物、颗粒物年减排分别为45.4万吨、6.5万吨。

年以来,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先后印发LNG动力船舶、锂电池动力船舶、氢燃料电池动力船舶等技术法规,为国内设计、建造相关船舶提供技术法规依据,填补了船舶使用绿色能源领域国内标准的空白,LNG、电能、氢能得以在船舶上使用。目前,国内已有百余艘LNG动力船舶、多艘锂电池动力船舶运营,首艘氢燃料电池动力船舶正在建造。

让水更清——

十月,长江江苏段,江清岸绿。在南京兴隆洲水上绿色航运综合服务区,船民沈忠勇正在将生活垃圾免费转移到服务区。服务区可一次性接收船舶油污水立方米、生活污水立方米、船舶垃圾60立方米,有效减轻了船舶对长江水体、空气和沿线环境的污染。在江苏,“一零两全四免费”船舶污染防治模式全面铺开,船港城一体化综合治理,彻底改变了船舶作为污染物处置单一责任主体的传统做法,为长江江苏段带来了无边绿意。

如今,依托“船上存储、交岸处置”的“零排放”治理模式,长江干线常年航行的3.3万艘内河船舶生活污水基本实现“零排放”,长江船舶污染物防治实现了历史性转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年来,在沿海港口、在长江、西江等内河干线,船舶污染物固定接收设施、流动接收船连点成线;船舶洗舱站基本覆盖长江重点港口;更多船舶靠港使用岸电;溢油应急设备库基本覆盖重点水域;船舶污染应急和赔偿机制逐步完善;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碧海蓝天让水运发展更有底气,吹响了我国打赢“蓝天碧水”保卫战最响亮的号角。

使命在肩

胸怀“国之大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指引下,海事部门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行业治理水平,坚持推进“放管服”改革,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创新,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年均为企业减税降费多亿元,各项改革朝着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发力。

“真是没想到这么快就办完了所有证书!”在河北曹妃甸,唐山满扬船舶有限公司国际航行船舶“金满华6”轮落户登记业务办理时长压缩至3个工作日,公司负责人刘金亮不禁为海事高效率的工作点赞。

作为海事政务改革“试验田”,曹妃甸海事局形成了“集成赋权模式创新实现海事静态业务高效办理全覆盖”创新案例,37项海事政务事项全部入驻曹妃甸片区政务服务大厅,90%以上的海事政务事项纳入“网上办”“一次办”事项清单,缩减海事静态业务申请材料50%以上,缩短船舶办证时间60%以上,一次性办结率由55%提升至85%,有效提高片区航运便利化水平。

在船检领域,开展小型船舶检验及其监督管理优化试点工作,通过船舶质量诚信机制、免于检验、替代检验、船舶自检和申明等方式,创新解决了船舶检验领域群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