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热,
夜宵大排档的生意又开始热闹起来。
炒一盘割香螺,点一瓶啤酒,
吹着风,别提有多享受。
殊不知,危险正在一步步逼近……
7月8日深夜11点多,26岁的赵小姐几医院急救医学中心。
晚上,赵小姐和几个朋友在外聚餐,想都没多想,就照例点了一份割香螺。喝着小酒,就着香螺,聊得十分尽兴。
万万没想到的是,就隔了一个多小时,赵小姐就出现了手麻、恶心、头晕、浑身瘙痒等症状。
赵小姐上网搜一下,一对照,发现自己很有可能是“割香螺中*”。当她看到明晃晃的“割香螺中*最严重可致死!”这样一行字后,再也坐不住了,医院跑。
网页截图
经过详细检查,赵小姐最终被确诊为割香螺中*,所幸经过洗胃、导泻、补液等一系列抢救,目前已无大碍。
“割香螺以前也吃过几次,这还是第一次中招。”赵小姐说。
“侥幸没事不代表割香螺可以放心食用。”医生介绍说。
割香螺,学名织纹螺,含有河豚*素,一般的烹调温度很难将其破坏。而这种*素会伤害到人的神经系统,严重者可致死亡。
中国有60余种织纹螺
织纹螺一般叫割香螺,品种颜色不同,也有的叫小*螺。每年春夏季是割香螺最多的时候。
织纹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织纹螺外形特征为尾部较尖、细长,长度约为1厘米,宽度约为0.5厘米,约指甲盖大小。
据统计,织纹螺科全世界约有种,中国沿海有多达60余种。表面有螺肋和纵肋,常交织成格子状或布纹状而得名“织纹螺”。
专家介绍,常见的海瓜子的确属于织纹螺。织纹螺本身无*,以鱼类、其它动物腐烂的尸体为食,同时还会进食一些藻类以及有机碎屑维持自身生存。
△七种织纹螺吃了可能中*(注:纵肋织纹螺北方俗称“海瓜子”,与南京俗称的“海瓜子”并非同一种)
但是近年来,由于邻近海域环境恶化和有*赤潮的频繁发生,导致有*藻类的产生和海洋动物的死亡,织纹螺食用了鱼类和其它动物腐败的有*尸体后,胃内常残留和积蓄*素“河豚素”。
别吃了,尚无解药
早在年,卫生部就发公告称:浙江等地发生多起因食用织纹螺引起的中*事件。食用后可产生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症状,潜伏期最短为5分钟,最长为4个小时。对食用织纹螺引起的中*,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解*药物。
中*初期,人体会出现恶心、腹痛,唇、牙龈、舌头周围刺痛、麻木等比较明显的症状,有利于中*者及时就医。
公告明确了任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
浙江省海洋渔业局渔业专家表示,其*性比砒霜还要高上百倍,吃一颗就可能致命。
*性较强的织纹螺,成年人约食用10g螺肉就会出现一般的中*症状,约食用50g至g就能引起死亡。
同样因为“贪吃”医院的还有20岁的许先生。他是因为一口气吃了20只油炸知了出现过敏性休克。
这是许先生第一次吃油炸知了。外酥里嫩,口齿留香,简直好吃到停不下来,不知不觉间,20只油炸知了就下了肚。
万万没料到的是,没过多长时间,许先生就觉得身上有些发痒,手上、脚上全身各处也都冒出了红疹,紧接着感到一阵头晕,就不省人事了。
家人连忙拨打急救电话将它送往鄞州二院急救医学中心。医生现场诊断,许先生属于“异性蛋白引起的过敏性休克”,身上的红疹是“过敏性皮炎”,而过敏源正是油炸知了。
因为就诊及时,经过抗过敏治疗,许先生的生命体征逐渐恢复正常。
知了的蛋白质含量非常丰富,一些过敏体质者进食后,身体的免疫系统会把它们当做“入侵者”进行攻击,释放出大量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身体就会出现过敏反应。
症状较轻的,就会出现皮疹、瘙痒等症状,严重的则会出现呕吐腹泻、过敏性休克甚至喉头水肿窒息丧命。
因此,过敏体质人群还是不要轻易去“尝鲜”,以免引起不适,造成不良后果。
*性如此大的食物为什么还有商贩在卖?
必须严查严惩!
另外,自己也不要贪嘴,以免中招!
来源:宁波晚报、央视新闻
看更多精彩文章直接点击下方的蓝色标题
●国家下了铁命令!今天,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