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人就像大海捞针,但是因为有温州晚报学生记者团这样一条纽带,让20年的光阴变成了一条线,一端连着学生记者,一端连着学生记者团。
在刊登了第一则20年20人系列报道的寻人预告后,我们一点点抽丝剥茧地开始寻找,过程中,我们会为一个知情人提供的新闻线索而激动,也会为学生记者家长打来的一通电话而雀跃,还会为找到一个个学生记者而欣喜。
当年的他们
年8月26日,温州晚报学生记者团成立后,首批小记者前往绍兴采访,与绍兴小记者结对并合影。(资料图片)
如今的他们
朱依丹
徐寅
吴天跃
王彬彬
李昉蕾
陈晨
柯叶芳
林莱霓
胡中坚
郑璐璐
*迟艺
陈澍
马思颖
应余
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我们找到14名学生记者。其中,有记者证序号为1号的朱依丹,有在成立仪式上从时任副市长手中接过队旗的胡中坚,也有大合照中拿着“温州晚报学生记者团文化名城绍兴行”牌子的王彬彬,还有热心建群热心帮忙发通知的徐寅……让我们欣喜的是,现在的他们仍然记得当年的点点滴滴,也成长得非常优秀,在找到的14位学生记者中,研究生以上学历有10人,其中4人为博士。
在采访过程中,他们说得最多的就是成立仪式后到绍兴采访的经历,感慨最多的是温州晚报学生记者团对他们成长的帮助。
年学生记者代表——
1号学生记者
朱依丹
一则报上刊登的寻人启事,一条时隔多年的QQ留言,让年温州晚报学生记者团成立时首批学生记者中的1号朱依丹归队了!
“这是我人生中非常幸运的一件事。”现在说起当初成为学生记者的经历,朱依丹用了这样一句话下定义。采访的一个多小时中,她回忆起20年前的一些细节,总能滔滔不绝地说出背后的故事,似乎当年的场景仍历历在目。
成立仪式上,她作为学生代表发言。“我记得那是人生中第一次演讲,准备了好久。会场就在我家对面,但那一天早上我还是起得特别早,心情比较紧张。”
“高中阶段虽然也上过一些培训班,但现在回想起来,已经记不得那些班那些学过的内容了,但还记得跟着学生记者团出去实践的画面。”让朱依丹留下印象的便是仪式后首批学生记者到绍兴开展环城河治理的采访和相关活动。当时的她,通过这次活动第一次接触到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年龄段的同学,第一次住在绍兴结对的学生家中尝试独立生活,第一次跟着大记者外出采访,第一次思考一个社会议题。“这段经历对一个人的影响还是挺大的,当时作为学生能接触到的职业比较少,对未来也没有具体的规划,但参加这个活动,让我觉得‘哎,记者这个职业还是挺适合我的’。在不断探索体验后,人生未来的方向感觉也渐渐清晰起来。”
这颗新闻的种子在朱依丹的心里扎下了根,让她在高中阶段便想从事新闻记者的工作,让她在第一次来到温州晚报时有了“报社好棒,以后能在这边工作就好了”的念头。于是在报考大学时,朱依丹选择了中国传媒大学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并辅修了新闻专业。大学期间,她说自己曾做过关于塘河治理这一选题的报告文学,思路和灵感就来源于高中时的绍兴之旅。在充足的调查和访谈后,她的作品也获得学校一等奖。大学毕业后,她还回到家乡参加了温州日报报业集团的考试,一心想着当一名记者。后来,朱依丹到加拿大留学,考虑到今后就业的问题,她在研究生到博士后的阶段选择了教育研究方向。但她说自己做学术研究工作,最常用的定性调查方式就是采访,即通过一对一的访谈深入了解一个人。
现在,朱依丹是香港岭南大学研究生院的助理教授,也是一位8岁孩子的妈妈,还出版了《妈妈才是孩子的起跑线》一书。在年出版书的序中,她就提及了自己曾参加学生记者团的经历。作为一名教育研究者和家长,她说:“现在学生的课业竞争激烈,有些家长还会认为让孩子参与实践活动是浪费时间。”她认为从教育角度来看,这些活动能对学生观察、写作、采访、社交等综合能力进行锻炼,也是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选题的途径,更能让学生对未来职业有所了解,是社科学习很好的起点。或许学习的过程和作用不会有很明显的结果,但从长远角度来看,潜移默化的影响将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帮助。
“我认为,晚报学生记者团能办20年是有原因的,我超级感谢这段经历,这就像一个转折点,对我后来的人生规划、职业选择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即使不一定成为记者,我觉得这些经历也会改变一个人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希望以后有更多的孩子可以珍惜这样的机会。”
曾经的小记者现在的大记者——
现就职于澎湃新闻网
陈晨
因为小时候喜欢写作,父亲便帮当时还在读小学五年级的陈晨报名参加了温州晚报学生记者团。那时的她,并不懂什么是记者,只是觉得有趣,像是去绍兴采访,像是到正泰电器采访工作人员等,她将其当作一次次开心、酷炫的课外活动。
绍兴之旅,让她收获了自己的第一个笔友,一直到她去上海同济大学读书两人都还有联系。曾经的小记者经历,是她对一个职业的认识起点。之后在大学实习时,她通过学姐介绍进入了上海报业集团下的《东方早报》(现已改为澎湃新闻网)。她说:“我觉得这个时代新闻理想是很珍贵的,小时候埋下一颗种子,之后通过自己的报道实现,这还真是件很棒的事情,希望大家都能感受到。”
自己当过小记者现在也想让孩子当上小记者——
“资深小记者”
徐寅
“上一个十年,我们在大剧院惊喜相聚。这一个十年,期待再一次的美好重逢。号,是我啦!”这是徐寅在9月18日发的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