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晚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不是天才却考进中科大少年班,只因父母做对 [复制链接]

1#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录取结果出炉,浙江省以录取人数最多,位居全国第一。

中科大少年班开设42年,截至年,共毕业人,18%~20%成为科学家,还培养了著名企业家。如百度前总裁张亚勤、中科院院士杜江峰、哈佛最年轻正教授尹希、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骆利群……

中科大少年班录取新闻-图源:微博截图

提到少年班,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天才”,认为与自己很遥远。但是,从这些考生身上,我们看到,普通孩子逆袭考入少年班、天赋学生也要克服偏科的困难。

网友留言-图源:评论区截图

再高的天赋,如果没有好好培育,最后也难免留下“伤仲永”的遗憾;普通的学生,教育方法对了,也能不断突破自我、创造精彩。

他们凭借什么改变了人生?通过了解他们的故事,我们发现优秀孩子的背后,家长都有这3个共同点。

注:未公布少年班“创新试点班”全国录取总名单

给予空间,重视自主学习

据宁波晚报、效实中学消息,金瑜洋同学被中科大少年班“创新试点班”录取。在自我介绍时,她说,自己绝对算不上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学霸。

曾经,在初一的阶段综合测试,比起“满分”、“特优”、“优秀”这些排名前列的同学们,金瑜洋的成绩是“良好”。

金瑜洋同学-图源:宁波晚报小记者

在众多数学竞赛生里,她的数学基础不算扎实,初期的备考目标只是想把数学成绩提上去。

为了备考,曾经很少去办公室找老师的她,后来成为了数学办公室的常客。考试成绩出来后,数学分数虽然不算高,但也超出了自己的预期。

兴趣广泛的金瑜洋,在高中班级里担任文艺委员。组织同学们排练的合唱节目、舞蹈,都获得了一等奖,文艺才华和组织能力出众。

参加文艺活动是否会影响学习?父母给予了金瑜洋足够的空间。通过平衡班级排练和自己学业,她的坚韧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源:网络

金瑜洋坦言:“这次能考进科大,着实靠的是一种信念感。”

她的竞赛教练周老师也说:“我能感受到兴趣带给她的不竭的动力,以及不断挑战自我、提升自我的快乐。”虽然备考强度高,金瑜洋最终坚持了下来。

图源:网络

美国研究成功因素的学者发现,取得长远成就的两个必要因素,是自制力和动力。她把这两者结合为“坚毅”:毅力和热忱的组合,对目标的不懈追求。

因此,家长不必大包大揽、事事操心。

给予孩子一定的空间,让他从小的事情开始,自主安排,再到大的事情,能井井有条地处理,就是最珍贵的教育。

培养心态,平和应对失败

年,来自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的王哲考上少年班。但他并不是老师眼中的天才,父母也十分意外孩子能被录取。

王哲没有跳过级,从小到大,没有展露出惊人的天赋。小学转学后的第一次数学考试,他只考了70分。即使在初中,年级排名也是20名上下,其实不是最拔尖的。

班主任和王哲-图源:钱江晚报

“天才都是无师自通的,王哲不算天才。”老师说,“但是,王哲最大的特点就是心态好。遇到低分、挫折,他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不因为失败而否定自己。”

无独有偶。今年被少年班录取的姚金辰,就读于*石慧德学校。曾经在年级排第名,后来进步到第84名、第60名、第30名、第9名……在备考中科大时,做过的试卷垒起来,都快有他1米87的身高了。

即便是“数学天才”魏莱,也因为偏科而烦恼。

被少年班录取的魏莱-图源:都市快报

初中跳级,她的理科成绩依旧领先,但受到语文、外语等成绩影响,总分就不突出了。为此,初中两年,魏莱都在追赶文科课程的学习。

尽管父母对魏莱的文科成绩感到着急,但魏莱还反过来安慰爸妈:我一定会赶上来的。良好、淡定的心态,在她参加中科大考试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都会遇到失败,这一点每个人是平等的。不同的是,有的人跨过去了,有的人止步不前。

宁铂-图源:网络

被称为“伤仲永”典型的宁铂,这一生都在与自己和解。

曾经,他被笼罩在巨大的“第一神童”光环下,一旦表现出与大众期望的不一样,就被定义为“失败”。

宁铂说,即便是父母,他们不接受也不允许我身上出现与那个“榜样”看起来不相同的地方。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宁铂陷入了深深的自我否定。

图源:Pixabay

其实,失败与否,只是一种价值标准的判断。

用爱因斯坦的标准,获得诺贝尔奖也是失败。用王哲、姚金辰同学的标准,低分只是下一次高分的铺路石。

家长与其用“成功失败”去评断孩子,不如教会孩子如何走出困境,这对孩子的人生更重要。

以身作则,父母也要提升

被少年班录取的学*中学女孩魏莱,她的爸爸有一个教育秘诀:

女儿在读书、写作业时,他从来不会看手机、追剧。而是注意与女儿保持同步,选择看书或者看报纸。

魏爸爸说,有时女儿写作业累了,回过头看到爸爸也在读书学习,心也能定下来。

营造父母和孩子一起学习的家庭氛围很重要。

*的父亲,是文工团的演员。唱歌,跳舞,吹拉弹唱,样样都能来一段。下班后,也在家里潜心练习、研究技艺。

*-图源:网络

小时候,*经常去看父亲的排练,觉得舞台上的父亲很了不起。生活里,受到父亲的影响,*会看哲学、诗词、文学,还有社科,一看书就十分专注。

而有些家长虽然也在陪孩子学习,却是一边叫孩子专心,一边自己玩手机、刷抖音、看电视。孩子又怎么静得下心呢?

自己不以身作则,最后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时,就开始怪孩子。

教育不是给孩子买书、送他上培训班、为他买学区房,就完事了。而是你的言传身教。

图源:网络

先提高自己,你才能去要求孩子。

如果你是一个踏实、积极、努力的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孩子会模仿你的。

也许我们一开始做得还不够好,但我们可以伴随孩子的成长,每天进步一点点。从放下手机,到共同学习;从监督功课,到沟通鼓励……无需惊天动地,小的改变,也会有深远影响。

图源:网络

有一句话说得很对,“孩子的起点,是父母的肩膀”。所以,我敬重那些不放弃自我成长的父母。

后记

很多时候,不要以一句“他是天才,我孩子又不是”,我们就理所当然地偷教育的懒。每个优秀孩子的背后,一定有用心的父母。

好的教育都有共同性,值得每个家长去吸收、更新自己的教育方法。

对孩子说“要努力”很容易,因为我们是把责任都抛给了孩子;而与孩子肩并肩一起进步,很难,但这才是教育的关键。

当孩子想偷懒时,看到专注的父母,也能继续坚持;当孩子气馁时,看到父母勇于面对生活挑战,也能燃起斗志。

说白了,孩子的教育,拼的是父母的功底,拼的是父母的处世态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