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12月,象山泗洲头镇塘后村依然一派热火朝天的农忙景象,朱仁根和村民们正在地里采挖新鲜土豆,刨的刨,捡的捡,耕作的辛苦在吆喝声中兑换成丰收的喜悦。
“今年土豆产量高了,价钱也不错,还端上了不少星级酒店的餐桌!”象山仁根马铃薯合作社社长朱仁根笑着说道。
只见一个个饱满结实、色泽鲜*的优质土豆,从地里“跳”出来,跃上土面,如同粒粒“金豆”,在田野间显得格外耀眼。握在手里,薄薄的表皮微翻,飘来一丝泥土的芬芳。
和市面上外表好看、个头大,吃起来却水水的普通土豆相比,泗洲头土豆有些“特殊”。得益于半山半海的自然环境,形成的独特小气候,加之特有的肥沃砂壤土,透气性强、排水性好,有利于土豆根茎生长,更是天然的“催化剂”。
因此,这里出产的土豆淀粉含量高、口感细腻粉糯,自带天然香。
▼点击购买
翻土、采挖、装车,朱仁根一刻没闲着。干得热了,脱下帽子露出布满皱纹的额头,已有汗水沁出。
拉着装满土豆的小推车,负责装箱的村民赖师傅说:“我们地里从来不打化肥农药,打过土壤都变了。自己吃的自己种,种好了卖给别人,心里也舒坦。”
在象山,尤其是泗洲头镇,独特的农家品种土豆已有近百年的传承历史,产出的高品质土豆在宁波市场小有名气,成了当地农户增收的主要产业之一。
塘后村种植的多亩土豆,以农家“小*皮”品种为主,也曾面临品种退化、产量下降等问题。
近年来,在象山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的支持指导下,泗洲头全镇积极加快了地方品种脱*繁育与改良升级,将象山种薯送到吉林延边进行“北繁”。
所谓“北繁”,就是把象山产的马铃薯种薯送到高纬度、高海拔,冷凉环境种植,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病*累积。朱仁根也从中尝到了现代农业“黑科技”的甜头。
今年,“深造”归来的土豆平均亩产达到三四千斤,“脱*土豆病害少了,品质好了,产量也比以前亩产一两千斤的时候高多了。”朱仁根说。
▼点击购买
“宁波人喜欢吃本地土豆,卖到菜市场很受欢迎。”来自方桥的土豆批发商叶有利从十月份开始,基本上天天都来找朱仁根收土豆,每次一卡车,一车就是0斤。
“今年,大量外地土豆占领市场,导致土豆价格总体偏低,但泗洲头土豆在小菜场可以卖到五六块钱一斤,比普通土豆价格翻番。”虽然价格不低,但叶有利并不担心销路,“不论大小都要,直接装车就走,连挑选的过程都省了。”
除了销往宁波各地的菜市场和精品酒店,村民们还搭上了电商“顺风车”。“土疙瘩”变身“金蛋蛋”,成了各大线上平台的“网红特产”,不管是厨房小白,还是料理大神,都能轻松驾驭。
平时炖排骨、牛肉随便切两刀丢进去一起炖煮,空气中都弥漫着让人食指大动的诱人香味!
朱仁根说,泗洲头土豆,个头大的可以炒菜,个头小的可以烤着吃。首当其冲的便是“象山十六碗”的一道硬菜——青蟹土豆羹,炖煮软糯的土豆看似片片分明,用筷子轻轻一戳,就会发现土豆早已放软了“身段”,吸饱了汤汁,将蟹钳港出产的青蟹发挥到食鲜新高度,喝汤、捞料,吃个“底朝天”……
记者鲍玲玲/文杨辉/摄
▼点击购买
赶紧扫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