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①
鄞州
地名,除了表示城市、农村、河流、
山脉、道路、街巷等地理位置外,
还蕴含该时代的地理、社会、历史、
*治、民族和语言等大量信息。
我们散落在鄞州的各个角落
可又有多少人知道
我们生活的地方
它的名字从何而来?
鄞州的山溪沟渠、湖塘堤岸
景物古迹、街巷里弄等地名之中
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虽然不少地名的本义
已经消失在历史沧桑中
但后人能凭借这些名称
勾起对那些逝去历史的记忆!
“名中寻邑”
鄞州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境内就有原始人类居住。约在原始社会末期,至迟在夏朝初,“鄞”已成为确定的地名。
清代史家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云:“夏有堇子国,以赤堇山为名。堇,草名也,加邑为鄞。”据查,“鄞”字最早出现的文献典籍是大约春秋时期的史书《国语·越语上》,有“句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之句。“鄞”为越语,其义无实考,顾祖禹提到的以赤堇山名县仅为传说。
鄞州原生地名现存的还有“鄮”,“鄮”是古鄞州土地上兴盛过的另一个县级部落名。“鄞”一般被认为是“堇子国”的故地,包括现在宁波老城区、现鄞州西南郊和奉化东南一带,中心在今奉化白杜;“鄮”范围大致在江东区以东,鄮山以北,包括现在舟山等地方。
专家考察说“鄮”中心在现在宝幢同谷口,鄞州太白山和阿育王山西侧的天童、画龙、东吴三条溪水在这个地方汇流到一起,人们就在那里耕种和浅海捕捞,他们与居住在海岛的“外越人”进行物资交换。这个地方后被人们称“鄮”地。
如今,古鄮地已经消失在历史的烟雨中,但以“鄮”命名的山、谷、村都还留存。如宝幢附近有山称“鄮山”,有谷称”鄮谷”,姜山有村称“后鄮”。“鄞”、“鄮”这些原生地名经过鄞州人口口相传,世代相因,像化石一样成了研究鄞州古县邑的宝贵旁证。
除为研究古县邑提供佐证外,我们还可从鄞州地名中一窥鄞州古代地方行*体系。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宁波平原这块土地纳入强秦版图。公元前年,始皇在这块土地上置鄞、鄮、句章三县。县下设乡,乡下设里,推行乡里地方行*体制。秦朝设置的这种以乡里组织为基础组织的地方行*体制对后世影响很大。后来各朝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完善。史载唐代乡里组织完善为乡、里、村、保、邻五级。四家为邻,五邻为保,五保为里,五里为乡,里、保之间设村来加强管理。
可惜这些在鄞州区保留数据极少,鄞州区行*区划北宋开始才有比较完整的文献数据。北宋时鄞县县下辖乡,乡下辖里、村。元时县下辖乡,乡下设都、隅、图。后几代亦类似。民国后县下辖区,区下设乡镇。在鄞州地名中,存有许多反映命名时农村行*级别的地名,如“五乡”、“五都王”、“栈里”等,可以和古地方行*体制作呼应。
“五乡”又名“五乡碶”,该地昔有5座碶闸,分泄鄞东5个乡之水,故名,后简称“五乡”。
“五都王”是邱隘镇下一村庄名称,古时地属第五都,以地属和姓得名。“里”是古代基层行*组织,现称“里”的地方往往是一个自然村,如“栈里”就是古林镇下一自然村,章水镇的“瓦屋里”、姜山镇的“乔里”、“横里”、“让里”等皆属此种情况。
“名中探‘境’”
作为宁波最大的一个区,鄞州像一只美丽的蝴蝶从东南西三面拱卫宁波老三区。这只硕蝶上缠着高高低低绵绵延延的丘陵,绕着大大小小弯弯曲曲的河流,临着狭狭长长起起伏伏的海岸线,素有“五山四地一分水”之称。鄞州许多地方的命名就与这种地理实体特征有关。
鄞州多丘陵,东、南、西部尤甚,因此这些地方地名中多带山、岙、岭、坪、岩、峰、坑、溪、潭等自然地理实体的名称。
章水
以鄞西章水镇为例。章水有村名北山,村名即为山名;又有崔岙、梅岙、小岙、王岙、年岙等以岙命名的自然村,皆因村落原处于众山之岙而得名;镇东南原有条短窄山岭,象形名曰“细岭”,乃附近村民出入之要道,村亦以该岭命名,年建皎口水库,该村全迁移至后庄,可村名仍唤“细岭”。
低坪
离章水镇*府西南25公里处,有一村名“低坪”,因村落建在杖锡半山腰,村后地势低落而平坦,村名故叫“低坪”;“低坪”再往西另有“麻坪”,因村落居山坪,四周山坡上又长满野麻,故名。
蜜岩
章水还有蜜岩村,村民多姓应。据《应氏宗谱》记载:“吾村有公山,曰‘蜜岩’,亦称‘蜜山’,山上多岩石,蜜蜂筑巢其上,岁久积蜜。”遂以“蜜岩”命名村庄。另有“象岩”、“*岩头”、“字岩下”等村名,也均以当地山岩特征命名。
箭峰
另有一山峰,削瘦如箭,当地人命其曰“箭峰”,山上有一村落,亦命名为“箭峰”村。至于叫坑、溪、潭的地名在章水更是常见,如“半坑”,因村落建在半山腰坑湾中而得名;“天雷坑”,因村落所处地传为天雷所击而成,故名。
李家坑
“李家坑”,村民多姓李,村落建在一溪坑边,遂名。章水镇境内环有“章溪”,又名“章水”,“两岸青山,上有蓝天,水中私有文采”故名,镇也因溪而名。镇中有一潭,传说曾居*龙,故名“*龙潭”。这些带着高低起伏蜿蜒绵长形象特征的地名很好地反映了鄞州丘陵地区特有的地形地貌特点。
鄞州中部是宽阔的平原河网地带,其地名多与水有关。鄞州百姓中向来流传“东乡十八隘、南乡十八埭,西乡十八(土耷)(音dā)”的顺口溜。这句顺口溜反映了鄞州东南西三个平原的地名特点。
《宁波市鄞州区地名志》一书上云:“十八”是虚数,是宁波人表示有较多数量的词。认为“隘”指“狭窄、险要的地方”。鄞州东部平原河网密布,村庄多依河而建,有的还沿河设街,形成狭窄之势。村与村看似相近,却河流环绕阻隔,非桥不过,犹如关隘。这样的狭促之地在鄞州东部平原甚为常见。
鄞东人多以“隘”命名之,如邱隘、*隘、殷隘、曹隘、柳隘、张隘、余隘、高隘、滕隘、郑隘、外河沿隘、林夹隘、平隘、李隘、章隘等等。
“埭”为堵水的土堤,是鄞州农民用以拦水提高蓄水量的水利工程。鄞南平原地势较低,先人们需要用土筑埭蓄水以利灌溉航运。住在这种水利工程附近的村庄多以此命名。现在,“埭”这种原始水利工程已经淘汰消失,而带“埭”的村庄名字多还保留着,如徐东埭、钱埭、荻埭、郏家埭、应家埭、周家埭等,提示人们这里曾有过这样一段农田水利历史。“(土耷)”一般理解为高低不平的地方。
鄞西平原,河流湖泊交错相连,古时有广德湖、马湖、小江湖、雁湖、槎湖与市内日湖、月湖相通,在湖边塌区高地,人们不断垦荒生息、聚族繁衍,形成村落,以姓加“(土耷)”而名。如詹家(土耷)、车何(土耷)、屠家(土耷)、潘家(土耷)、包家(土耷)、徐家(土耷)、茶(土耷)、朱都(土耷)、前虞(土耷)等。
鄞州区境内有东后塘河、东中塘河、前塘河、南塘河、西中塘河、西后塘河六条主干流,溪流河道水网纵横交织,为了抗洪排涝,鄞州先人先后在主干流与主要支流的河道中兴修了多处不同造型的碶闸、堰漕、桥梁。
这些惠民建筑许多成为当地标志性的建筑物,也成为当时百姓命名自己居住地的首选。所以在鄞州乡镇地名中还多带有碶、堰、漕、桥的。如石碶、五乡碶、云龙碶等碶闸所在之地,皆镇以碶名。
五乡镇的“沙堰”因村内有一条带状沙坝而得名,“余家堰”则因村旁的堰堤而名。“漕港”村因村在河漕旁,故名漕港。“新河漕”村多姓陈,为解决生活饮水和农田灌溉,该村村民在村中新开挖一条小河,故把村名命名为“新河漕”村。
还有的镇以桥命名,如“高桥”、“洞桥”。高桥镇的那座高桥是古时赴任官船进入后塘河必经的第一桥,当官船对着高桥驶来时,首先看到桥上迎面的石刻“指日高升”四个大字,格外迎合官员心意,故甚为出名,镇与桥连,因以桥名。洞桥镇域内有一座南北走向廊屋结构的洞桥,故名。还有的镇干脆以镇中水命名,如“鄞江”、“章水”、“横溪”、“塘溪”等,体现了鄞州水系发达的特点。
“名中求商”
地名往往可以反映古代社会经济活动情况。宁波工商业发达,现在宁波市区的许多地名记载着宁波古代城区工商业的繁荣景象,如“药行街”、“战船街”、“打铁巷”、“纱帽巷”、“铸坊巷”、“鹅场路”等。作为宁波市城外最大一区,鄞州东部濒海,东南部和西部则为丘陵和山地,中部是一片宽广而水系丰富的平原。地域特征独特,物产丰富,各类工商业发达。鄞州的部分地名则反映着依山靠海的古宁波乡村独特而繁荣的社会经济。
咸祥
比如“咸祥”。咸祥位于鄞州东海之滨,南宋时形成村落,村民多煮盐为业,是古宁波重要制盐之所,当地很多地名反映盐业之盛。镇名“咸祥”即从“盐场”谐音转化而来。镇内村落唤作咸一、咸二、咸三、咸四、咸五、咸六等,河流名为咸球,道路命为咸开等。就连刮泥淋卤后的海泥长年累月堆积成为土墩后,都成为附近村落命名的标志,因此咸祥有很多带“墩”字的村落地名,如蔡家墩。
梅墟
宁波城市工商业发达,乡村贸易也繁荣,鄞州一些地名可以佐证之。“梅墟”就是。“梅墟”传说是东汉著名隐士梅福定居地,梅福先生东汉初年从江西九江寿春县迁来此处,后代人口鼎盛,常在此集中交易物资,形成鄞东有名集市(墟),时人遂以“梅”姓和“墟”命名该地流传于世。
横街
“横街”亦是。“横街”镇名就因镇中老街得名。该街南北走向,呈横形,是当地集贸中心和文化中心,镇以街名。与此相呼应的还有“直街”,“直街”是古林镇布*村村委驻地,该地有条直形街道通商贸易,故名“直街”。
埕窑
又如“埕窑”。宁波是我国越窑青瓷的中心产地,在鄞州东南部和西部依山傍水的地方也曾分布过大量窑厂,有些地方就以窑厂命名流传。“埕窑”曾是鄞州东南部横溪镇有名的烧窑基地,那里的18个大窑皆烧埕,所以该地命名“埕窑”。
鄞州东部东吴镇有个村庄专门烧制瓶器,人们就把那个地方称作“瓶窑”,后谐化为“平窑”。鄞州以窑命名的还有很多,如姜山镇的“窑头”村,鄞州西部横街镇的“上兆”、“下兆”(宁波话中“兆”“窑”同音),鄞江镇的“瓦窑桥”等,反映了古代鄞州地区陶瓷业的发达。
石宕
还如“石宕”。鄞州山丘众多,自古采石业发达,很多地方把采石地称“宕”。“石宕”位于咸祥镇,该村村民多以采石为业,附近有石宕,村以此得名。鄞江镇现还有“下江宕”村,地处鄞江宕山下,故名。另还有“华兴宕”自然村,也因处于华兴石宕附近而得名。这些带“宕”的名称像一把钥匙指引人们打开鄞州古代采石业的大门。
田畈沿
鄞州许多地名还体现古代鄞州各种农业经济活动。如姜山镇的“田畈沿”和“新田畈沿”两个地名反映出当时人们开垦新农田过程;
车沟村
洞桥镇的“车沟”村反映当时村人用水车引水灌田过程。
职田王
横街镇“职田王”自然村村民主姓王,宋时就以耕种职田(官田)为生,故名。
羊角田
五乡镇“羊角田”村村民主姓张,据传张氏祖族多以养羊为生,故名。
捕蟾漕
邱隘镇“捕蟾漕”村村民主姓邱,过去那里漕嘴蟾虫较多,当地人捕捉为药,故名。
内容来源:宁波晚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