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
陈世慧
时间如水,总在不经意中悄悄流逝,转眼间又到了年末岁尾。此时此刻,回首我的,生活依旧平静,平静中却荡漾着浓浓的诗意。对于从事文字工作的我来说,习作能够变成铅字,就是最大的快乐。年,虽然新冠病*猖獗,令人担忧,但在*的坚强领导下,举国上下,万众一心,还是在较短的时间里控制住了疫情。这一年,我的创作上依然全面发展,成人和儿歌作品兼顾,征歌和约稿作品同行。虽说只是一些小小的收获,不足挂齿,但总结一下,与朋友们分享,也是一种欣慰和鞭策。
对于歌词创作,一直以来,我都说是半路出家的。我最初写诗,后来写散文和小说。爱上歌词创作以后,我订阅了不少刊物,而且一订就是十多年。比如《词刊》《歌曲》和《儿童音乐》这三本国刊对于我的影响很大。早在十多年以前,我的词作,便在这些刊物上发表,在此我十分感谢编辑老师们对我的鼓励和厚爱,对词坛新人的培养和扶植。我的写词之路能够走到今天,与多年订阅《词刊》《歌曲》《儿童音乐》以及《新歌诗》《上海词家》《花港词刊》等等密不可分。我是个酷爱学习的人,也是个善于学习的人。通过学习前辈老师们以及各种刊物上的优秀词作,从中领悟创作的经验和技巧。
人说,十年磨一剑,又言,功到自然成。写词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急不得,等不来,必须字斟句酌,方能成就佳作。因此,我向来反对抄袭剽窃的可耻行为,写自己所想,写自己所思,写出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的风格,那样才能对的起自己。年年初,宅在家里的那段时间,我修改了一批以往的旧作,花费了很多功夫。古人说: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我想,每一个写作的人都要这样严格的要求自己。写作上,创新最难。而能够写出好作品的人,除了天赋,就是对作品的敬畏之心。写作,不能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在高质量的基础上,才能追求数量。现在有不少人急功近利,梦想一夜成名,作品常常批量生产,一天几首甚至一天数首。还有的人自己不创作东西,专门修改别人的作品,再署上自己的名字。我以为,这样做会令很多人瞧不起,也有愧于词家的称谓。
年,我继续在网络上开展各种交往,在此感谢每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