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比较好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宁海宋代的萤火虫
文/应可*
一看到此题目,有人会说,应可*真的什么都写写,连不起眼的萤火虫也去写写。殊不知萤火虫对生态变化有很大的启示。记得吾等童年,每年夏夜乘凉时,与萤火虫和天上的星星一起度过的,现在呢、空调电风扇。萤火虫体长0.8厘米左右,身形扁平细长,头较小,体壁和鞘翅较柔软,头部被较大的前胸盖板盖住。雄虫触角较长,有11节,呈扁平丝或锯齿状;腹部可见腹板6~7节,末端有发光器,可发出荧光;雄虫大多有翅。雌虫无翅,身体比雄虫大,不能飞翔,但荧光比雄虫亮。成虫仅进食一些露水或花粉和蜗牛肉。当萤火虫要生产时就会找蜗牛壳寄居在里面,并且以毫无防御能力的蜗牛为食。中国的萤火虫成虫那样,一生不取食,或者仅仅食用花粉及露水等,它们是标准的捕食昆虫。近年来都市化及土地开发对萤火虫的栖地及生态都造成相当大的冲击;久而久之,萤火虫的数量因而逐渐下降,而造成萤火虫逐渐消失的原因不外乎下列因素:栖地遭到破坏,栖地环境的稳定是萤火虫赖以生存的根本。人类大量开发土地,改变或破坏原本萤火虫所栖息的环境,使得萤火虫的族群大大的减少。农药、化学药剂污染,人类把大量的生活废水排入江河中。最终萤火虫可能消失出人们的视线,宁海人萤火虫叫火萤台,我们为了捉到萤火虫口里会念着儿歌:“火萤台、火萤台、夜夜来,到我户里吃杨梅。杨梅呒不红,吃之一大蓬,杨梅核,尕镬槖(锅巴)”,在中国民俗文化中,关于萤火虫的诗词、典故、歇后语和谚语也是丰富多彩。文学作品中最早描写萤火虫的是《诗经》。《诗经·豳风·东山》载:“町畽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其中的“熠耀”就是指萤火虫。诗中通过在夜间飞行的萤火虫,渲染了家乡荒凉阴森的景象。此后,历朝历代,无数文人墨客以萤火虫为意象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来表达各种复杂的人生情感。文人的歌咏,使浪漫的萤火虫多了一份厚重的文化底蕴,当然也为萤火虫民俗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扩张的引力萤火虫在民间文化中还是勤奋学习的象征。这与“囊萤夜读”的典故有关。《晋书·车胤传》记载:“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晋人车胤幼时家贫且好学,夜间无钱买油照明读书,就捉萤火虫盛入练囊,借荧光夜以继日地读书。最终成为饱学之士和国家的栋梁。后人便用囊萤夜读来形容在艰困环境中勤奋读书,并以此教育子女,表达了人们对勤勉好学精神的赞许和推崇。这种励志精神,让无数的出身民间的寒门学子获得了成功。歇后语是汉语言艺术中的精华,它短小精炼,含蓄生动,风趣幽默,富含哲理。宁海诗人舒岳祥也有《萤》这样的诗句;“老来不用映书帷,草上流光数点微。却忆江村无月夜,篮舆一路照人归。”说明宁海宋代的萤火虫还是很多的,差不多当灯照人归老先生还有一《放萤寄正仲》的诗曰;“残编百读过,年去放萤飞。好带随身火,休争秉烛辉。凉辞竹庋,风逆返书帏。未是明经日,何人拾汝归。”竟以放萤火虫来呼召诗友,好浪漫。
作者简介
应可*
应可均,笔名筱瑛,曾用名应可*,浙江宁海人。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会会员、宁海县诗词楹联协会常务副会长、地名协会副秘书长、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理事等。酷爱收藏宁海地方文献,被评为“宁波市十佳藏书家庭”;走遍全县村落,考查风土人情,庋藏大量原始材料,又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普查先进个人”首批“浙江省民间文艺优秀人才”“宁波市十佳业余文保员”;其间,曾在《宁波日报》《宁波晚报》《宁海报》等刊物上发表过不少的史论作品,参与策划多种文化活动,编著多种有关宁海综合文献等。著有《宁海历史上今天》《宁海姓氏溯源》《宁海之最》《宁海古戏台》《宁海民*志》等著作。
□编辑:木子叶寒□图片:秦天霹雳□题词:储吉旺先生□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欢迎转发请注明出处评论和点赞〗长按下方图片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