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晚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宁波这位医生太有心了收集60多种药盒用 [复制链接]

1#
中科助力健康中国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6706990.html

家住江北慈城上岙村的张老伯,近日因频频腹泻,来到慈城镇中心卫生院诊治。接诊的刘峰医生在问诊中得知,张老伯有高尿酸引起的痛风性关节炎,询问其用药史,他却始终无法说清药名,电脑里也查不到相关记录。刘峰拿出三串药盒卡片,交给张老伯仔细辨认,难题瞬间迎刃而解。

三串药盒卡片,解决了太多类似的难题,医院都已实现了门诊信息的互联互通,但偏远地区还未全覆盖,这些卡片依然作用不小。

视频剪辑程鑫

患者药名记不清可以对着卡片指认

3月8日下午,记者来到慈城镇中心卫生院。全科诊室的门口,很多患者在排队等候。20平方米的诊室里,刘峰医生正耐心地给每个患者看病开药。除了电脑、血压计等办公用品,特别显眼的,就是放在桌子的三串用药盒包装制成的卡片。

就诊患者中不乏年纪较大的阿爷阿婆,问起曾经的服药情况,他们都说不清楚,药盒卡片就成了问诊的“钥匙”。记者看到,花花绿绿的药盒卡片新旧不一,有的因时间太久已经泛*,字迹看上去也有些模糊了。

近60种的穿钉出来的废弃药盒卡片特别显眼

因为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刘医生养成了收集废弃药盒的习惯。当年,他刚从妙山服务站到卫生院坐诊,就发现不少老年患者不记得药名,也说不清曾经的用药史,这给他开具处方增加了困扰。

刘医生告诉记者,有一次,一位患者无意将一个空药盒落在他的桌上,另一位患者指着那个药盒,说自己也正在服用这种药。刘医生由此获得灵感,开始收集常用药品的废弃药盒,并剪下药盒的正面包装,按照高血压、糖尿病和其他常用药三个类别串钉起来,并不断更新。如今,他收集的空药盒已有60多种。

遇到说不清药名的患者,刘峰医生都会拿出药盒卡片让患者辨识

像腹泻求诊的张老伯一样,通过卡片指认,刘医生很快便了解到,张老伯服用的是秋水仙碱片,正是这种药产生了腹泻的副作用。随后,刘医生给他调整了用药。两天后,他回访后得知,老伯的身体已经康复了。

小小卡片既方便还给患者带来实惠

接诊的时候,总有患者反映药比较贵,刘医生也会拿出药盒卡片,根据患者的病情及用药史,及时给患者推荐价廉有效的替代药。

家住东山村的朱老太年近八旬,患有慢性乙肝,需长期服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早些年时吃这种药,每个月要元,医保报销后自己还需要掏元。”朱老太告诉记者,经刘医生建议,现在服用的新药每个月只要5.1元,医保报销后只需自付2元。

即便信息化很发达的今天,这些手工卡片依然很有作用

看着不少阿爷阿婆依然靠着药盒卡片指认药物,记者询问:现在都信息化了,还需要这些卡片吗?

刘医生解释说,医院都已实现了门诊信息的互联互通,但周边偏远地区还未全覆盖,很多老百姓有的去药房买药,有的去个人诊所,他们的就诊信息,在卫生院就看不到。另外,现在互联互通的电子门诊信息所能看到的条数有限,患有慢性病的老人有的化验起来特别多,检查结果出来后,前面的记录会被刷新掉,之前的用药记录也就看不到了,因此看似简单的卡片依然还有作用。

刘医生表示,只要还有用,他就会继续收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