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晚报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到底在哪里写下
TUhjnbcbe - 2023/9/16 19:25:00
节段型白癜风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407/6152094.html

「本文来源:钱江晚报」

很多人都是在课本上认识王安石。

语文书上的他,是一位诗人、文学家,我们背过他的“爆竹声中一岁除”,和“京口瓜洲一水间”。历史书上的他,是*治家,王安石变法对宋代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王安石是江西抚州人,汤显祖的老乡。王安石和杭州的渊源很深:20岁在杭州读书,《咸淳临安志》记载,余杭县法喜院,也就是现在的老余杭市中心,可以算半个杭州人;

他到杭州见偶像范仲淹;

有人从京城赴任杭州,他就写一首杭州的诗送给他(《送张公赴辟杭州》);

吴山的伍公庙在北宋重建时,王安石写了《重修忠清庙记新建庙记》点赞。

今年,王安石岁了。

在杭州,有人计划这样给他过生日。

在宁波鄞县,他度过了27~29岁

在庆生的故事之前,先来说一说王安石与宁波的故事。

鄞县,现在的宁波市鄞州区。

北宋庆历七年(年)四月初,27岁的王安石,以大理评事赴知鄞县。他是进士甲科高第,考了第四名,本可按惯例获取晋升的机会,却没去申请,主动远赴浙东海隅的一个小县,施展治民的抱负,当了三年官。这是他第一次主*一方。

21年之后,宋神宗熙宁年间(年-年),他在宰相任上主持、发动了一场由上至下、从朝廷到地方的变法革新运动,史称“王安石变法”或“熙宁变法”。

浚渠川,兴水利,建县学,兴教育,王安石在鄞县时的改革,很多成为他熙宁变法的重要内容。

在鄞县的这三年,对王安石来说,是一个人生中重要的关捩点。

刚到鄞县不久,王安石发现,这里到了旱季就极度缺水,水利失修,水道堵塞,没有储备水,又赶上连年少雨,庄稼缺乏灌溉,民有旱忧。

庆历七年十一月七日到二十日,王安石用半个月的时间,走访了鄞县的十四个乡,逐地巡查,入育王山、下灵岩、抵桃源……跋山涉水,游山宿庙,王安石用实实在在的脚步,和鄞县建立起了感情,这一路的经历被写在《鄞县经游记》里。

还有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东钱湖,东南依青山,西北依平原,风景秀美,被誉为“西湖风光,太湖气魄”。

如今的东钱湖。

而王安石当时看到的东钱湖,水草杂生,丧失了灌溉机能。

庆历八年,王安石动员民众兴修水利,重清湖界,东钱湖得到了修治,湖水清明,航行也畅通无阻了,鄞县东七乡的水旱之苦由此解决。

“东钱湖,我觉得那就应该是他的湖。”浙江省作协主席艾伟是宁波人,在家乡生活了二十多年才离开。每每参观王安石的纪念馆,总是感慨颇多,“在宁波,关于王安石兴利除弊、疏浚河道、改造东钱湖的故事,至今还是美谈。”

王安石还在鄞县积极办学,在北宋时期,鄞县出了名进士,还产生了张孝祥等4名状元。南宋至清,鄞县科考及第者数不胜数。如今,宁波是我国著名的“院士之乡”,两院院士过百名。

艾伟认为,至今宁波人仍然有着“重教”的传统,这其中离不开王安石的推动作用。

年前,王安石看到了什么

北宋皇祐二年(年),王安石即将离任鄞县。此时,他已成为北宋*坛的新星,*绩出色,被视为东南地方吏治的典范,有“江东三贤”之称。

学界普遍认为,王安石写下“不畏浮云遮望眼”,也是在年。但之后的叙述,却出现了两种说法。

一说,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途经绍兴,登上应天塔,写下此诗。一说,他任满以后回家乡,或者要去京城,路过杭州飞来峰,登上神尼舍利塔,写了这首诗。

绍兴应天塔

与其猜测,不如寻访。走来时路,想今时路。在杭州,浙江省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魏祝挺一直在考证王安石登过的那一座塔。

一个隆起的山包。今年年初的现场考察,魏祝挺站在杂草丛生的斜坡上,拍了一张照。是八角塔。研究吴越佛塔多年,他很快有了判断。

草丛里,散落着塔砖残迹。这块像拐角,那块用稻草缚过。初步判定,属于明代。

神尼塔大约毁于太平天国占据杭州时期。到民国初年,塔倒塌。目前,神尼塔没有找到任何老照片。

这座塔,是不是王安石登上的?

王安石当时走的,是哪条路?

年前,他看到了什么,念出“不畏浮云遮望眼”这句千年名句?

答案,

在本期人文读本《在浙里,打卡王安石》中

本文所提遗址区域尚未开放,为安全和保护文物起见,不建议市民探访。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杭州灵隐寺从12月10日起,实行“双暂停”(暂停开放场所、暂停一切集体宗教活动),不接待游客和信众。恢复开放时间,另行通知。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马黎、刘玉涵

值班编辑:倪王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到底在哪里写下